【印聯傳媒網訊】中國快印行業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洗禮,無論是從微觀的企業規模還是宏觀的行業規模來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粗放型經營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今快印行業的發展,總署印刷發行管理司司長王巖鑌指出,當前我們快印行業發展集約化程度日漸提高,主要得益于當前印刷技術的大步向前以及企業精細化管理的普及。
2011年,2400多家規模印刷企業創造了中國印刷業一半的產值,其占中國印刷企業數量的比例僅為2.4%。總署印刷發行管理司司長王巖鑌對此評價道:“規模企業已成為中國印刷業發展的主力軍,中國印刷業的集約化程度已大幅提升。”而中國印刷企業的數量,也從十年前的16萬多家降至今天的10萬多家。
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得益于管理體制和機制的重大變革
2001年年底,中國入世尚未滿月,中國印刷集團就開始籌備,印刷業“政企分開、管辦分離”的歷史性變革由此啟動。2003年2月,中國印刷總公司、中國印刷物資總公司和中國印刷科學技術研究所等單位正式從總署脫鉤,組建成中國印刷集團。隨后,地方印刷廠分別與所屬新聞出版局脫鉤,重組成立印刷集團。
經過十年發展,目前中央、省(區、市)以上城市共有12家印刷集團。體制機制的變革給集團帶來了活力,以全國第一家報業印刷集團——遼寧新聞印刷集團為例,它已從當年的虧損大戶變身為全國百強企業。
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得益于資本市場的風生水起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印刷行業只有3家公司上市——界龍實業、陜西金葉和紫江企業。二十一世紀初,粵華包B、永新股份先后上市。自2007年以來,印刷包裝企業上市呈“井噴”之勢,每年都有企業上市,廣博股份、東港股份、勁嘉股份、合興包裝、鴻博股份、中糧包裝、麗鵬股份、盛通印刷、姚記撲克、東風股份陸續上市,還有部分國有出版物印刷企業隨所屬出版集團捆綁上市。
很多企業通過上市籌集了發展所需要的資金,走上了規模發展的道路。上市較早的紫江企業,2002年營收18億元,十年后的2011年高達82億元,翻了兩番還多。合興包裝通過募集資金在全國推行標準化工廠模式,已經從2008年上市時擁有4家子公司,發展到2012年擁有27家子公司。
印聯傳媒轉載自慧聰網
相關閱讀:創友集團盛邀牛云老師論道
牛云老師親赴西安為印聯顧問班學員中標快印現場指導培訓
雙“十一”到來之際,快印客雙“一百”活動更給力
十月,我們一起畢業——印聯傳媒西安快印培訓班圓滿結束
印聯傳媒獨家報道群英相聚共賀印友盛大開業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