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嘀嘀、快的打車、人人快遞、余額寶財富通……進入2014年,僅3個月的時間,移動互聯網以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力量,沖擊著人們的眼球,攪動和顛覆著傳統企業的產業生態。

互聯網令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鏈接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音樂和圖書等領域已經首當其沖的被互聯網顛覆。今天我們聽說互聯網巨頭搞起了金融,明天他們準備做房地產,后天又要進軍酒店行業了……你可以管他們叫土豪,但互聯網巨頭之所以有這樣的野心和動力,無非是因為手中攥著法寶:或者是技術平臺,或者是想象力,或者二者兼備。
為什么說技術平臺和想象力是移動互聯網制勝的法寶?因為它倆加起來幾乎能夠決定“用戶體驗”。在任何服務性行業,用戶體驗都是移動互聯網決定性的因素,對于信息更為對稱、選擇更多的互聯網行業而言,尤為重要。技術平臺代表的是硬水平,速度、流暢度、友好度、便捷性……可以“留住客戶”;而想象力則意味著你的應用軟件能夠想用戶之所想,需用戶之所需,并發現市場縫隙,“先入為主”,從而“吸引客戶”。
在技術平臺方面,移動互聯網、云技術、大數據這些早已成為高頻詞匯。不過,硬件相關的革新同樣也不能忽略。往前數十幾年,觸屏技術還只存在于科幻電影里,而如今,它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了。往后看,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出現,會讓未來的移動互聯網不再只存在于筆記本、平板電腦、手機中,而是真正的“隨時隨地”可見:谷歌的谷歌眼鏡、蘋果的Iwatch,現在連索尼也放棄了自己賴以成名的電視業務,宣布優先發展可穿戴智能設備……當然,上網本的消亡大概會給電子設備生產商們提個醒—家里、工作單位、學校、路上,應用場合就這么些,人們需要的設備數目畢竟有限,要把它做成什么形態?如何讓用戶形成選擇偏好?廠商們得在調研數據的支持下,發揮一點想象力了。
相較形態而言,移動互聯網的實質更重要:方便生活。而在社交、購物、娛樂等“方便生活”的大領域之間,還存在著無數縫隙市場,并已經被許多品牌爭先恐后的占領著。比如打車軟件,嘀嘀和快的為什么打得頭破血流?就是因為打車軟件曾經是空白領域,對于移動互聯企業而言,就是“創業領域”!一方面,行業先行者的優勢毋庸置疑,誰能“突發奇想”、誰能最先觀察到需求,誰就能占盡先機、攏到客戶群—這才是想象力的實質。與其參與混戰,倒不如觀察其他領域。人的需求是無止境的,經得起無限想象力的發現與探索。
另一方面,軟件的推廣方式也在不斷改進。在筆者看來,互聯網的特性決定著銷售者與消費者的直接接觸,因此任何一款APP都必須有著精準的定位去滿足、觸動消費者。現階段,傳統的廣告營銷恐怕已經很難打動審美疲勞的互聯網用戶們,龐大的數量也令用戶患上了選擇恐懼癥。產品永遠居于首位,但如何讓你的產品展示出比競爭對手更多的價值、如何打造自己獨一無二的營銷布局、如何讓產品的核心去打動消費者、如何“攫取”他們的碎片時間,沒有想象力是不行的。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沒有想象力的企業將難以生存。欲進入移動互聯藍海的企業,不妨問問自己:我的想象力夠格嗎?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