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現下,移動互聯網已經滲入各行各業,各行各業都在借移動互聯網之力尋求生存和轉型,比如各大銀行都推出客戶端,滿足移動客戶端的需求,還開通了微信公眾賬號;再比如現在各大商戶都開通二維碼或者電子會員卡,消費者只要刷二維碼進行注冊,即可享受優惠。由此可以看出,各行各業都想搭上移動互聯網這趟班車,那么各行各業是如何借力?環保系統能否搭上這趟班車并大有作為呢?
我們看兩個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實例。
■從滴滴打車看出租車運營模式變化
幾年前,你一定不會想到可以隨時有“專車”接送,現在只要你對著軟件打字或者說話,的哥就可以找到你的方位所在。以滴滴打車為首的移動互聯網打車整改變著路邊揚招的出租車運營模式,以移動互聯網手段為基礎的新打車方式悄然興起并漸成主流。
這一現象折射出的是移動互聯網方式對傳統出行領域的滲透和改變,是創新技術和模式對傳統城市交通管理方式、方法、效率的革新和顛覆。
我們以滴滴打車為例來說明出行領域的革變是怎樣發生的。
2012年9月9日,滴滴打車軟件正式上線。在滴滴打車CEO程維的一次前期調查中,多數朋友認為此項目“不靠譜。”“當時對這件事的判斷只有二三十分的成熟度,感覺這是一個機會,如果有軟件能幫你叫到出租車,很多人會用,是可行的。如果是百分百地清晰了,可能這件事已經沒有機會了。”程維回憶道。
創業初期,針對打車行業的特殊性,滴滴打車制定了線下驅動的策略,即通過建立強執行力的推廣團隊拉動市場。“用最古老的比如發小廣告這樣的形式挨個兒去拉司機。在司機吃飯休息的固定點,一個個去宣傳,去講解,用這種近乎原始的推廣方式完成了最關鍵的核心資源的整合。”程維說。
程維表示,滴滴打車用這種方式,“北京的一個冬天,拉了近兩萬的司機。”加之在推廣和運營方面的策略和努力,滴滴打車業務僅用半年時間就站穩了腳跟。
2014年7月,一份文件成為打車軟件行業的重大利好和驅動力。
交通運輸部對外頒行了《關于促進手機軟件召車等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有序發展的通知》。該通知充分保留了企業的自主調度權,也是首次在國家政策層面確立了打車軟件的合法地位。
有分析指出,這實際上是對滴滴打車與北京市交委合作實踐并倡導的“打車軟件納入統一電召平臺,訂單全部備案,但政府只監管不調度,事后監管。”的“北京模式”的認可與采納。
滴滴打車COO柳青在談及與政府的合作時表示,滴滴打車未來還將與北京市交委等各級政府在移動交通精準LBS定位、大數據研究、政策調研和創新實踐等多個維度開展溝通與合作,共建智能化交通。
事實上,打車軟件獲得政府的認可有著必然性,在打車軟件應用背后,其實是對中國城市交通開出的“藥方”。
滴滴打車從零起步,目前滴滴打車的日訂單已經突破522萬單,這一數字是Uber的每日20萬訂單的20多倍。
最新的數據顯示,滴滴打車目前已經覆蓋300個城市,以北京為例,10萬名出租車司機有7萬多人安裝了滴滴打車的軟件。
另據速途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4年5月打車軟件市場分析報告》的數據,滴滴打車市場份額已達到68.1%,穩居市場第一。
有業內人士指出,滴滴打車最大的貢獻在于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已經深刻地改變了原有的出租車的運營方式,進而影響到了中國城市交通系統的管理思路,這種創新的技術和模式釋放出了巨大的社會效應。
■從微信看移動支付改變消費觀
隨著智能手機普及、銀行快捷支付接口開放、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二維碼識讀技術和WIFI廣泛應用,通過軟件方式得以解決以往移動支付終端雙向硬件改造難題,移動支付市場進入壁壘已經清除,移動支付市場已經啟動。
2014年7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 發布《第三十四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2.92億,較2013年底增加3558萬人,半年度增長率12.3%。與2013年12月相比,我國網民使用網上支付的比例從42.1%提升至46.2%。手機支付增長迅速,用戶規模達到2.05億,半年度增長率為63.4%,是整體網上支付市場用戶規模增長速度的5.2倍,網民手機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8.9%。
以微信支付為例來看移動支付給我們生活帶來的變革。
微信這個當下最熱門的SNS平臺儼然已成為繼微博之后網民新的聚集地,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是帶動了新一代的移動互聯網消費觀。現下,很多商家都有微博公共賬號,只要掃一下桌角或者海報的二維碼,加此商家的公眾賬號關注,就可以有相應優惠。微信支付似乎成了新一輪搶灘平臺。
微信支付已經步入我們的生活,并且正在滲透我們的習慣。
在評價微信支付的優勢時,一位開發者評價道,微信的優勢就是微信支付的優勢。微信的4億用戶基本覆蓋了75%的智能機用戶。微信的同時在線人數是1.94億,一些本來并不接觸互聯網產品的傳統人士最先熟悉的產品竟然是微信;再加上機票預訂、網購、電影票團購、交通卡充值等這些微信支付服務,或將促成微信支付真正培養出用戶對移動支付使用的習慣,由電腦上的支付寶轉到手機上的微信支付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