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近日,有消息稱騰訊最近致力于研發藍牙耳機與微信相結合的技術,使得微信用戶的手機在兜里時,依然可以與朋友們聊天,這樣就是微信聊天更加快捷方便。

消息編譯自外國媒體,筆者一通搜索沒有在國外網站上找到這篇文章,這篇更像評論的新聞,其出口轉內銷的經歷說明:一是騰訊國際化戰略的一步,因為國外沒有政策對實時通話運行的非運營商身份限制;二是騰訊通過這一方式對國內政策底線的試探。
之前,國內也有消息稱:微信將開硬件商店,與其他公司聯手開發讓微信實現連續通話功能的手持設備,或也是此消息的“變種”。
按照張小龍對微信的理解和定位,“微信是為溝通更順暢”,因此實現“實時通話”功能只是題中應有之意,是早晚的事兒。奈何,國內的運營商太過強大,不思進取又唯恐自己的利益受損,千方百計想找岔子,這也正是今年上半年“向微信收費”鬧得沸沸揚揚的根本原因。
“向微信收費”事件無疑是2013年互聯網領域的大事,而這一事件直接反應出在最開放的互聯網領域,總是有人接壟斷地位要分一杯羹,分利不得就阻撓開放與創新。特別是符合用戶需求,受到用戶青睞的情況下,運營商依然不惜冒眾怒而揮舞政策利劍。
微軟Skype在國內的折戟教訓對微信有著實際的借鑒意義。2004年11月,Skype攜手TOM在線進入中國市場,并推出針對中國用戶的Skype版本。
Skype,除了具備IM所具有的視頻聊天、傳送文件和文字聊天等功能外,還提供與其他用戶撥打國內國際電話,呼叫轉移、發送短信等功能。不僅能提供PC到PC端的通話,還可以處理PC到Phone的通話。
在我國,PC到PC端的通話是沒有障礙的,但從PC到手機或者固話的通話服務必須獲得相關運營牌照,而目前我國尚未頒發一張此類牌照。電信寬帶用戶使用此工具撥打固定電話,將會面臨被斷網和罰款的危險。
當IT與CT業融合的趨勢不可改變時,傳統運營商逐漸成為“管道”在業務上受到沖擊就不可避免。這不是運營商與微信之間的戰爭,沒有微信還會有其他產品。因此,這更像是運營商與新技術趨勢的戰爭,是運營商自己與自己的戰爭。對于用戶來說,對運營商積怨已久,微信的出現使人們得于用腳投票。如今,運營商的傳統業務已增長乏力,就是明證。
事實上,微信除了已經實現了傳統業務中的短、彩信業務,“實時通話”功能也已經具備了:當大家打開視頻通話后選擇關閉攝像頭,就可以實現實時雙向的通話。只是目前運營商高額的數據流量費用阻礙了這一功能的普遍應用,誰也不會在沒有WiFi的情況下,打開視頻通話。另外,網絡環境的限制也使有一部分用戶無法使用,經常掉線斷線等等,騰訊應該不會推出用戶體驗不好的產品功能。
剪不斷理還亂,或許,微信傳出實現電話功能的消息是有意在對手、用戶和相關管理部門耳邊吹吹風,又或許,它很難實現這一美好愿望。可以打電話也好,收費也罷。如果運營商自己跟“自己”老較勁,微信與電信運營商之間的隔閡恐怕沒那么容易解開。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