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微信免費時代或將結束”的消息爆出來,網絡輿論瞬間一邊倒,網民火力對準電信運營商,即便說后來有騰訊、工信部方面的辟謠,但對于微信收費這件事的討論,顯然不會止步于此。為看明白微信下一步的發展,我們不妨先來梳理一遍。

快印客微信公眾平臺
工信部組織召集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和相關OTT企業召開會議,討論如何監管騰訊的OTT業務,以及如何向OTT業務收費,報道稱,“騰訊有機會成為第四大運營商”,“微信免費時代或將結束”。所謂OTT,是指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于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及數據業務,例如微軟的Skype等。
對此,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騰訊公司董事長馬化騰回應稱,這事“不可能”,是“假消息”。
【視頻、語音通話功能直擊運營商心臟,運營商不愿任其宰割】
針對微信收費的言論傳出,起因在于微信擁有3億用戶量,占據大量信令資源,對電信運營商造成了威脅。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
但事實上,這個邏輯從根本上講就站不住腳。且不說移動QQ就曾以極低的代價蠶食著GSM網絡流量,消耗了移動流量的40%,這樣運營商對于移動QQ都沒過過多干涉,更不用提正在崛起的微信。
畢竟,用戶已經為流量付費,根本的商業模式微信并未違背。
但面對微信的崛起,運營商為何早未將其扼殺在搖籃中,偏偏等到現在才坐不住傳出要對微信收費?背后勢必是運營商的根本利益受到了損害。我們先回顧下騰訊公司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去年年初在深圳“兩會”期間的言論,“微信和QQ一樣都是即時網絡通訊工具,目前還看不到完全替代電話的可能”。可見,當時馬化騰已經提前給運營商吃了顆定心丸。也可以說,馬化騰在為微信的進一步發展拖延時間。
等到去年7月微信4.2版本的推出,視頻和語音通話的新功能上線,微信的這場崛起才真正讓運營商感到了恐懼(iDoNews 注:請參看資深財經記者陽歌的相關文章《運營商將困境歸咎于微信的沖擊沒有道理》)。
由此可見,微信打了個時間差,騰訊將微信一步步養大,運營商回過頭來發猛然發現微信的觸手已然伸向自己的心臟地帶。
【養虎為患,卻又棄之可惜,運營商的糾結戰】
其實早在Skype出現那時候開始,電信運營商們都開始逐漸明白,傳統的話音業務會被數據業務所取代。因此,運營商自己也不是沒嘗試過自救方法。比如推出類似微信的業務,比如移動的“飛聊”,電信和聯通則對自己以前的“翼聊”和“沃友”進行了功能升級。
但是有句話怎么說來著?鞭長,莫及。
我們來看中國移動公布的2012年的業績,快速攀升的移動互聯網是最大的增長領域之一。移動沒好意思說的是,對于移動互聯網服務需求的增加正是微信等產品帶動的。換句話說,騰訊等OTT企業直接促進了運營商移動互聯網收入的快速增長。
如今兩種方案:其一,干掉微信;其二,選擇同微信合作。微信如今已往美國發展,走國際化路線,現在想徹底掐掉微信不可能,除非是動用政府監管部門的力量。但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微信已經能進軍美國,在網絡監管這方面,是暫時不會犧牲掉微信。其二,選擇同微信合作,是采取計價收費還是增值業務收費,都有待考量。
【雙贏,才是你我的最佳選擇】
運營商和微信的爭端在于移動語音這一塊。按業內人的看法,微信暫時不會采取針對所有用戶收費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從移動QQ一直是走流量計費這一點來看,微信的營收也大致如此。
但同時,推出針對微信用戶的個性化增值業務則是必然趨勢。iDoNews 資深作者青龍老賊分析:“運營商們應該順應潮流,加強與OTT服務商的合作,提供創新的個性化的服務,通過增值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將網絡服務擴展到OTT服務中去,而不再只是靠做管道收費。通過將好的OTT業務推薦給用戶,提供給OTT服務商支付功能參與分成,最終促使OTT業務不斷健康發展,運營商不僅從中獲得更多新的收入,甚至未來取代現有的一些收入模式。”只有通過這種互相的合作,才能達到雙贏的效果。簡單的壟斷,勢必會被市場和用戶所拋棄。
因此,我們可以說,微信免費的時代暫時不會終結,再更進一步說,微信利用時間發展自身與其增值業務,在同電信運營商挑戰這方面,或許狹路相逢,堅持者勝。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