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9月15日,山西太原網友“壓寨貓夫人”開始了新疆喀納斯湖雙飛八日游的旅程。下榻的 “半山酒店”,翻墻摘下的“新疆棉花”,“貌似湖怪不在家,也沒出來接待下的‘喀納斯湖’”,“葡萄”“烤馕”等各色水果和風味小吃也通通被她曬在了微博上,每天“興”得很。

作為母親的黃女士很是掛念出門在外的姑娘,可打電話經常“不在服務區”,偶爾才能收到姑娘回復的簡短信息。自己對姑娘的行程知之甚少,可周圍的朋友卻經常和她談起姑娘,吃喝玩樂樣樣俱到。一打聽,才知道是從微信上看到的。
微信是個啥玩意?副高職稱的黃女士很納悶:“咱就這么落伍?”想了解姑娘行蹤的老媽“無奈之下”淘汰了舊手機,在朋友“不裝微信的手機不算智能手機”的念叨下開通了微信……也許正是這些忠實粉絲,造就了微信不可思議的數量神話。
2011年1月21日,騰訊推出微信;2012年3月29日,用戶突破1億;2012年9月17日,用戶突破2億;2013年1月15日,用戶突破3億;7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朱宏任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微信用戶超過4億,拉動移動互聯網流量收入同比增長56.8%。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共有11.46億移動通信服務用戶,其中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8.17億。且智能手機普及率正走在快車道上,被稱為“移動互聯網船票”的微信,發展空間巨大、前景誘人。
千樹萬樹梨花開
微信只需走流量,套餐很便宜,Wifi環境下甚至免費。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以往火爆的手機短信祝福方式就隱隱被冷落,山西大學文學院麻林森老師說:“以往中秋都會收到上百條手機短信,今年只收到了十多條,大多數都是通過微信或QQ傳遞祝福。”
微信受推崇,由此也可見一斑。如此巨大的市場,難道僅僅是朋友之間“開放平臺”:用戶可以將在微信合作“開放平臺”接入的“第三方應用”上喜歡的內容“一鍵分享”到微信中,使該內容得到不斷傳播,進而實現口碑營銷。
“公眾平臺”:所群發的每一條信息都能完整無誤地發送到“粉絲”終端手機,通過文字、圖片、語音,實現和“粉絲”的全方位溝通和互動。
伴隨移動互聯網發展,微信營銷漸受關注:從獨立制作官方WAP站、APP,快速轉移到對二維碼、APP廣告聯盟、PC網站移動端等營銷工具的綜合運用,特別是與移動端獨有產物的簽到類、通訊類APP的合作,讓我們看到一種有效且富有生命力的營銷方式正在快速生長。相互曬曬幸福、聊聊天、發發祝福?一些嗅覺靈敏者有些按耐不住了,怎么才能分得一杯羹?
“活體廣告板”:在簽名欄植入強制性廣告。用戶通過微信查看“附近的人”,簡單的簽名欄會變成移動“黃金廣告位”。
“漂流瓶”:通過“扔一個”語音或者文字投入大海、“撿一個”“撈”回大海中的漂流瓶,不失為一次深度溝通的機會。
“O2O折扣式”:“掃一掃”二維碼,微信就能找到該二維碼專屬機構的折扣和優惠。
吾將上下而求索
微博也好,微信也罷,“粉絲”數幾何爆發增長,擁有龐大數量 “粉絲”特別是用戶群體高度集中的微信賬號,就成為炙手可熱的營銷資源和推廣渠道。一定程度上,想通過微信賺錢,首先得有足夠多活躍的忠實粉絲來“被影響”,否則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山西互聯網俱樂部秘書長段曉輝認為:“微信能提供一種 ‘搜索即服務’的概念,針對用戶需求,微信會有推送,再通過一對一的溝通,達成個性化或私密化的服務。現在生活類微信就特別流行,以太原為例,就有 ‘太原生活圈’‘太原生活百事通’等四五家,出行參考,天氣、公交、路況、違章應有盡有;生活查詢,酒店預訂、火車票代售、機票航班面面俱到;附近功能,飯店、銀行、加油站、公交站一網打盡……通過實用功能吸引‘粉絲’關注,甚至還直接帶動消費,達成雙贏。”
利用微信直接營銷、或是培育品牌、亦或“圈人養魚”,如何才能挖掘出微信的最大功效,眾說紛紜,可謂摸著石頭過河……《南方人物周刊》曾給出一個頗有建樹的建議,“提供價值,而非吸引眼球,這是微信的態度,也是它能否成功的關鍵”。或許值得借鑒。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