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對于年青一代而言,他們更習慣于把智能手機作為主要的上網設備,智能手機從根本上改變了他們對互聯網的認知,以及連接互聯網的方式。

根據ComScore的數據,2014年1月,美國個人通過移動設備使用互聯網比例達到55%,其中通過APP占比47%,通過移動設備瀏覽器占比8%,通過PC使用互聯網占比則鎖定在45%。
未來,移動互聯網就是互聯網,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是移動互聯網公司。移動互聯網并不僅僅只是傳統互聯網的一次迭代式升級,而是一次顛覆式創新。如今,這股趨勢已經初見端倪,得移動者得天下。百度的移動流量已經超過PC;以GMV計算,阿里已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電商平臺;純移動社交工具微信使得騰訊最早拿到了移動互聯網的船票。
相對于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特點主要在于:移動便捷性,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個性化,通過手機號碼或社交賬戶,可以唯一辨識用戶,為用戶提供特有的個性化服務;地理位置定位,用戶能夠更方便地進行場景化交互與消費。但與傳統互聯網相比,移動互聯網的性能受到網絡能力和終端能力的約束,同時,屏幕規格的限制,也注定了移動無法平移PC模式。
從終極層面,移動端設備就是“人的自然衍生”。一部手機默認就是一個自然用戶和數據中心,以智能終端為橋梁,更便捷地連接人與人、人與信息、人與商品、人與服務。
連接人與人。在連接人與人方面,在騰訊社交基因與QQ資源的注入下,微信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強的社交應用。微信的初心是做一個純粹的移動社交工具,連接人與人。通過通訊錄、朋友圈實現了熟人與熟人之間的連接,通過訂閱號、服務號實現了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連接。不管現在變得多“重”,微信的最基礎功能就是實現人與人關系的連接。
連接人與信息。在連接人與信息方面,搜索引擎和新聞客戶端在無線端占據著重要位置,微博則是通過社交關系鏈進行內容分發的最為有效的平臺。由于移動端屏幕的限制,高效獲取所需信息成為用戶的剛需。以百度和今日頭條為代表,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是搜索引擎和新聞客戶端的發力點,通過大數據的積累和運算,更為精準地識別用戶需求。
連接人與商品。在連接人與商品方面,電商企業面臨著與互聯網媒體平臺同樣的困擾,如何讓用戶在幾英寸的手機屏幕上獲得最佳的用戶體驗。目前而言,兩條比較有效的路徑是:智能推薦和社交分發。區別于PC端首頁,手機淘寶首頁已經實現了“千人千面”。口袋購物則搭建了一個移動導購平臺,主打移動平臺上的個性化和精準化商品推薦。
連接人與服務。連接人與服務,是各大互聯網巨頭共同的戰略發力點,其中包括了百度的直達號、支付寶服務窗、微信的服務號,同時也誕生了如雨后春筍般的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在人與服務的連接上,最為重要的關鍵詞是場景化消費,這也是移動互聯網的特質。BAT也都在移動地圖上做了基礎布局,為用戶實現基于地理位置的場景化服務。
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將連接一切,顛覆所有行業,當然也包括傳統互聯網本身。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