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近日,騰訊宣布將收購Super Cell公司84.3%股份,達到了102億美元估值,總收購金額將達到86億美元 。騰訊此次收購是由騰訊主導的買方集團來完成,騰訊預計在整個收購集團中出資30-40億美元,其余資金由買方集團其他玩家和銀行貸款填補。
如此大筆資金去收購一家海外游戲公司,還是騰訊總裁、資本運作高手的劉熾平親自操刀,這背后的神操作相當多,我們就來看看這都是怎么操作的。
一、騰訊是先緊急敲定收購,再去找錢
騰訊希望以買方集團形式來操作收購,但截至公告發布時,騰訊買方集團仍未組成。這意味著騰訊是先敲定與Super Cell的收購案,再去找錢。
此前據報道稱,騰訊敲定了44億美元的銀行貸款,并在嘗試拉高瓴資本等入伙買方集團,也證明了買方集團將在后續組建。
先敲定收購,再去找錢,對騰訊來說是有點風險的。金融高手們對風險總是極度敏感,劉熾平愿承擔這個風險成本,也意味著事情多少是有些緊急的。
聯系到此前有信息稱阿里也欲收購Super Cell,加上馬云與孫正義、阿里與軟銀的好關系,還有Super Cell最后成交金額的不小溢價,證明騰訊拿下Super Cell有些虎口拔牙的意味。
那么騰訊有沒有可能組建買方集團失敗,給自身帶來風險呢?答案是理論上有可能,而現實操作上無可能,騰訊牽頭的買方集團收購Super Cell怎么看都是個優質項目, 看看國內一級市場的破項目,就知道國內有的是資金愿意跟騰訊一起玩。
二、買方集團架構設計,將騰訊風險降低
收購案中,騰訊采用了買方集團架構,這也就意味著騰訊在自己和Super Cell設置了一個隔離層,Super Cell是向買方集團匯報的。
騰訊這樣的做法在“企鵝生態”看來最大考量在于降低風險。行業并購最大的風險永遠在并購之后,軟銀出售Super Cell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年巨資鯨吞Sprint將自己拖入泥潭。
而游戲CP五年而衰的問題,騰訊最清楚不過,國外有Zynga市值縮水80%的案例,國內也有盛大、暢游、巨人等案例,移動CP如博雅互動、藍港在線都跌成了狗,而觸控科技連上市都難。
游戲公司缺乏支點,連續出爆款是個摻雜運氣和實力的事情,誰也說不好游戲制作人們哪天就失去了魔力。Super Cell現在確實是超級現金流沒錯,但很難說3年后Super Cell是繼續高增長還是縮水,游戲市場千變萬化,萬一VR真的統治世界而Super Cell無法跟進,那么Super Cell最終給騰訊的利潤說不準連今天的收購資金都填不平。
如何化解風險?騰訊設置了買方集團這個隔離帶,一方面將股份放出去,由自己、其他買方和銀行共同出資共擔風險,不讓騰訊自己資金壓力過大;另一方面,騰訊公告也說得清楚,貸款是買方集團去貸而非騰訊,這意味著萬一哪天Super Cell真的掛了,買方集團清償債務時,頂多是把Super Cell拆了,火燒不到騰訊頭上。
但銀行也不傻,買方集團去貸款和騰訊去貸款,其資金成本也不是一個概念。當然,國內現在“傻錢”實在太多,也支撐了騰訊這一有點“流氓”的買方集團架構設計。
另外,騰訊設置買方集團的另一作用在于捆綁更多股東利益,大家同為股東自然同為Super Cell謀發展,比如高瓴資本要是進入買方集團,其手里投資組合的資源自然也能為Super Cell所用。
三、控股買方集團,將Super Cell合并進騰訊財報
騰訊可以釋放買方集團很多利益,如果可能,Martin同學可還想讓騰訊出更少的錢占更少股。但有一個目的,騰訊一定要達成,就是將Super Cell合并進騰訊財報。在港交所原文件中是這樣表述的:
潛在共同投資者加入財團後,本公司目前預計將透過金融工具(某些金融工具附帶贖回權)保持在財團的50%的投票權益。根據相關國際會計準則的規定,本公司會將財團中的股息或分配利潤(如有)以股息收入在收益表中列賬。
核心信息是騰訊一定要控股買方集團,控股的意義在于根據國際會計準則,買方集團(Super Cell)將合并進騰訊的財務報表。寫到這里,終于有Super Cell的出場余地了。
先簡單介紹下Super Cell,其為一家芬蘭的手游公司,其開發的手游作品有最近大火的《皇室戰爭》和《Clash of Clans》(COC,部落沖突)等,雖然產品不多,但Super Cell的作品各個都是超級榨汁機,在2015年 ,Super Cell營收23.3億美元,凈利潤達到9.64億美元,凈利潤率達到41%。
對比下騰訊的財務數據,2015年,騰訊總收入 1028.63億元(158.41億美元),凈利潤 291.08億元(44.83億美元),凈利潤率28%。在2015年,Super Cell的收入是騰訊的14%,凈利潤是騰訊的20%。在2015年,騰訊手游收入為213億元,約 32億美元,Super Cell以180人三款游戲打出了接近騰訊互娛幾千人的成績。這個數據并進騰訊報表,對股價的刺激作用真是太“刺激”了。
同時,Super Cell的收入補充進來,對現階段的騰訊也很關鍵,經歷2014年的端游換手游和2015年的微信廣告流量挖潛后,騰訊收入和利潤在進入2016年后增長放緩。Super Cell進入報表,重新使騰訊財務數據進入高速增長狀態。
四、利用中外資本市場差異
騰訊能夠撬動Super Cell,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騰訊目前高達47.3的市盈率,而以收購價計,Super Cell的市盈率則為10倍。騰訊收購Super Cell的每分錢都能從市值上加倍賺回來。
目前國內資本市場明顯過熱,對科技互聯網公司的追逐更是盲目,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充分利用國內資本市場的優勢。有的如360要回歸A股,有的如樂視、暴風一直被科技圈稱為玩概念,還有百度將自己的視頻業務分拆出售給A股上市公司等做法,蘇寧甚至還要去國外收購沒落足球俱樂部,其本質都是在享受國內資本市場“人傻錢多”的紅利。
騰訊其資本運作行為一直還是基本秉承業務需求,而非盲目收購資產,這次收購Super Cell也更多是從業務角度出發,同時利用國內金融市場紅利。
印聯責編:洋洋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