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李慧萍大學畢業后在夾江當了3年中學英語老師,為了愛情,也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她離開了講臺。從小有個文學夢的她,來到成都就一頭扎進文案工作,10多年來做得風生水起。2年前,她去日本旅行,旅途中日本匠人重現的活字木刻印刷術深深震撼了她。手捧這張字痕凹凸的手札時,她淚流滿面,記憶深處自家老舅的身影瞬間躍然紙上。
2017年初,李慧萍想盡辦法在這里復活了手工造紙和鉛字印刷,為的就是再現她兒時記憶中老舅包手工掛面的那片包裝紙,帶給她的這份溫暖。
為了留住記憶中的那份溫暖和美,她決定要復活這種古老的印刷。
找字丁、做字架、找老舊印刷機,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多時間,尋遍了她記憶中的老舊印刷廠,人家的字丁在上世紀90年代就當廢品處理掉,融化成鉛了。托朋友在臺灣尋找,結果也是一無所獲。最終,她在浙江弄到了全新的字丁,她一口氣訂了三四萬枚。
四五百斤重的幾萬枚字丁運到了成都,打開看,李慧萍和她的伙伴全都傻了眼。這小如蠅頭的字丁全是反視的,怎么能認識完呀?1個月的時間里,她們三人硬是手把手把每一枚字丁印了一遍才認完。
字丁認識了,排字架又怎么做?她們參考了中醫的老藥柜、圖書館的目錄索引架,光是草圖就畫了10多稿。最后還是憑一張老照片找到了靈感,做成了現在的排字架。
再次見到李慧萍的時候,她已經能順利地用1號字丁排版出完整的字句。“實在是太難了,更小的4號字丁我都分揀了1周多了,還不到1/10。揀字、上字真的需要功夫。一行二寸多長的鉛字,大拇指和食指像鉗子一樣,將20個鉛字一起掐到字架上,掐不好手里的鉛字就像天女散花般,灑落一地。”李慧萍說。
李慧萍的孩子已經小學6年級了,他有空時就一準往媽媽這里跑,自己排字自己印刷。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