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取得結果為目標
什么是執行力?能拿出結果的能力就是執行力。優秀管理者的思維方向和管理模式,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哲學,即關注結果。他們的主要有時也是唯一的興趣點就是結果,對于這些瘋狂追求結果的管理者而言,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次要的,也無法讓他們真正感興趣。
事實上,他們對結果的追求有時已經達到了病態的程度,甚至某種程度上已經讓人難以忍受。盡管這種管理者并不一定討人喜歡,但他們總是用優異的成績單受到股東的青睞,原來討厭他們的下屬也覺得跟著這樣的領導者,雖然有時受不了,但是最終不僅得到了經濟上的實惠,也獲得了個人的成長。慢慢地這些令人厭惡的家伙又讓人喜歡了。
什么是管理?從實質上來說,管理是一種以取得結果為目標的職業,其評價標準就是目標和任務的完成程度。
功勞對公司才有貢獻,苦勞對公司的貢獻是零,我只獎勵功勞,不獎勵苦勞。
2. 辛苦不是結果
結果意識有時候會挑戰我們的良心,一些管理者也會引起一些惻隱之心。管理者會經常聽到一句掛在嘴邊兒上的話:“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沒有苦勞也有熬勞啊!看在我多年辛苦的份兒上,也要給我一碗飯吃啊!”市場不會因為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的努力或投入而給予恩惠,市場唯一相信的是符合客戶需求和需要的結果。
事實上,就算你再辛苦、再不容易,企業所有的員工起早貪黑、加班加點生產出了產品,拿到市場上,對客戶說:“這是員工出力流汗造出來的產品,盡管功能有點欠缺,質量不盡如人意,但是,既然我們造出來了,你們就應該買回去。”有這樣的道理嗎?如果你這樣說,人家會把你當成外星人。
3. 結果是一種內部交換
做工作就是做結果。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這些道理每個人都懂。勞動和工作僅僅是個過程,這個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工作成果。
俗話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作為員工,每到月底就會向企業或老板要結果,這個結果就是工資。反過來,老板也會向員工要結果,“我憑什么給你發工資?”員工會說:“因為我完成了工作目標。”老板就會很高興地發工資。如果員工說:“我辛辛苦苦干了一個月。”老板就會不高興,那老板就會問:“難道辛苦就得發工資嗎?工作計劃落實了嗎?訂單拿下來了嗎?任務完成了嗎?交代的事情辦妥了嗎?”這些都是結果。如果做不到這些,自己想要的結果也就無從談起。
管理者只有拿出結果,才能說話硬氣,才能保住你的職位,保住你的團隊,保住你的下屬,不然的話,很多事兒都不好說。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