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一個來自山西的大學生下海到海南,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盤下一間小面館,叫山西面王。這間小面館57平方,只塞得下6張桌子,連同他太太在內一共6名員工。
小店后來改名“九毛九”,這個男人叫管毅宏。

知道九毛九的人越來越多,聽說管毅宏的人卻極少。管毅宏低調,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消費者最多也只能通過前臺叫號“九哥請你吃面條了”,知道有個“九哥”存在。
以高性價比打開南方市場
1995年,海南刮起一場大臺風。剛開業沒幾天的面館停水又停電,可生意還是得堅持做,停業意味著損失。他們幾人想法設法要水要煤氣去。沒想到煤油灶要到之后居然漏氣,店里那小伙子就死命打氣。管毅宏清楚得記得那孩子一天下來,打氣都打癱了。
店里摸黑,就把桌子抬到馬路邊。就這樣,管毅宏在變成小河的馬路邊賣起面條。據說當時很多餐廳都漲價三四倍,而他沒有,還是賣6塊錢一碗。
管毅宏回憶,自那次臺風之后,店里生意就好起來。而當時的他隱約感覺到,做生意厚道,不乘人之危,還是有人記住的。
漸漸地,小店生意越來越好,他把隔壁略大點的餐廳拿了下來。又過一年多,連同樓上那家也拿下來,小店從57平米變成120多平米,再變成250平米。
既然山西面條在海南能被接受,那么在南方其他城市應該也有市場。2002年,管毅宏鎖定了這座一線城市——廣州。
街邊面館入駐購物中心
在商場供不應求的10年前,只有知名品牌才會被看上,而那些街邊小店幾乎不會被看中。可是管毅宏想試試看。
2009年,管毅宏去了一趟上海,發現這里的購物中心都起來了,他感覺這是餐飲業的機會,也是九毛九提升品牌的時機。回到廣州,面對同樣興起的購物中心,他下定決心要進去。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自己的面館壓根沒人搭理。于是他只好從周邊的商場入手,嘗試曲線救國,無奈一直沒有等到機會。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