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過去鷹潭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各級財政,鄉鎮再出一部分,根據人口、面積等因素進行核算,“這對于政府部門來說,基礎建設投入大、涉及面廣且分散,不計各鄉鎮、村組投入,僅貴溪市本級財政每年就花了2700多萬元,但效果并不算好,管理也復雜。
在環衛部門工作多年的劉金祥十分感慨,智能化的手段投入應用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效率高了不止10倍。“就拿保潔員來說,農村地區面積廣、分布散,保潔員是否在崗很難管理,現在每一臺保潔車都安裝了GPS定位,保潔員所在位置實時可見,管理起來方便多了。”
該市建設的智慧環衛系統。通過發展“互聯網+環衛”,將垃圾桶、收集站、電動車、運輸車、灑水車、掃路車等設備集成在一套數字化管理平臺上,所有保潔員清掃、保潔、前端垃圾收運進度和軌跡、實時垃圾收集量、轉運車輛作業軌跡等數據一覽無遺,實現遠程管理監督垃圾收集、轉運全過程。登錄到鷹潭智慧環衛系統,屏幕上垃圾深埋桶的滿溢狀況、轉運車的行駛位置等信息一目了然,輕點鼠標即可發布指令。
“我們把這些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可以大致判斷出各地的垃圾產生量、存滿時間,為設計、優化處理過程提供數據支撐。”彭軍說。
作為一名垃圾轉運車駕駛員,夏云茂每天都要通過手機接收指令,再自動導航至指定地點清運深埋桶內的垃圾。“原來每天憑經驗開著車瞎轉悠,經常碰到一些轉運點垃圾不多的情況,白跑一趟,而有些轉運點垃圾滿了也沒人去運走,堆在那里又臟又臭,現在一跑一個準,不說別的,每天省下的油錢也不少。”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