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內容摘要】中國零售百強嘗試電商的實踐告訴我們,要善用外腦,尊重專業才能少走彎路,走對走穩。但因鮮有真正意義上的電商帥才、將才。異地人才異動困難,成本高昂,水土不服。
(一)非專業人做專業事,仍以實體思路領導實體人才,實體經驗成為障礙
各商業企業反復嘗試,幾經起伏,都多少意識到很多實體的成功經驗在電商是發展的障礙,很多按實體方式進行的嘗試都付出了失敗的代價。中國零售百強嘗試電商的實踐告訴我們,要善用外腦,尊重專業才能少走彎路,走對走穩。但因鮮有真正意義上的電商帥才、將才。異地人才異動困難,成本高昂,水土不服。
各商業企業發展至今,實體管理隊伍充盈,自信求戰,勇于任事,其志可嘉,其行可憫。最近,更是各項大舉措頻出,年內大行動不斷,但確實沒有看到解決了專業領軍人才問題的。
匹夫不可奪志,三軍不可奪帥。現仍循摸石頭過河的模式,著實堪憂,電商這條河太深,歷史基本上沒有夠到過底,更別說還要一直靠摸石頭前進了。
(二)母勤子懶,大樹底下不長草,實體資源成為“看起來很美”的依賴
各商業實體資源,包括品牌、供應商資源豐厚,這也是實體電商人特別自信和特別自豪的根源。
從實體客流看,地段是核心關鍵,好地段不愁沒有人經過,而且一次投資,持續受益,長期增值。而電商環境下,沒有網絡推廣,就是信息孤島;網絡推廣不當,就是燒錢;持續推廣,就等于持續花錢,不推廣就流量銳減,所謂“燒錢是找死,不燒錢是等死”。淘寶、京東已經發展起來了,可以保持持續高額投入。我們實體發展出的電子商務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現在答案似乎還是“店多”,或“品牌好”。
從實體商品看,場租聯營是實體的常態,經銷能力并不是實體的優勢。商品如何解決,各實體電商正在求經問道中!大家明白,如果是把實體店搬到網上去,中國零售行業的電商早就全面成功了。實體現有商品不足為憑,那么庫存就是未來的重負。中國零售行業做電商,都習慣壓供應商試水,一次狼來了還好說,如果始終無法形成大規模銷售,多次狼來了,就沒有人理了。
從實體品牌看,品牌相當于信譽的背書,價值是很大的。但實體零售的品牌最大的價值也僅限于此,電商消費者不會因為品牌的信譽而一定在某店購買。因為電商消費者和實體消費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到店成本為0,換店成本是0,換很多店成本還是0。所以實體消費者先選店,如果那個店夠大或到其他店沒有時間或懶得跑,就將就著買了;而網購者則要比到滿意。據此,任何高估實體品牌作用和價值的自信,都是存在風險的。
從實體推銷看,實體店的裝修檔次,特別是專業導購店員是各實體零售店激發消費的有力手段。電商呢?沒有導購,即時通訊做做客服還可以,做消費激發就太勉強了。在平均停留時間0.7秒的頁面上,靠什么激發消費?只能靠網購消費心理學+網絡社會行為學!在這兩方面,有沒有專業人才?有沒有大規模運營經驗?能不能快速反應?這些都是問題。
(三)熱衷模式,寄希望于大招,運營水桶短板頻現,平臺成為“網上貨架”
現在社會比較浮躁,社會做電商,高舉高打的多,務實的少,空談模式也就成了一種“時尚”。若認為自身零售的底子厚,條件好,比較自信,認為運營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所以也就本著學習先進的精神積極參與了。立意是好的,但心態比較急于求成,總想依托企業基礎搞出個一招新來。組織精力都是有限的,真正本質的事情就缺少關注了。于是本來應該銷售、集客、錨標“三合一”的網站技術平臺,不管是自己開發,還是外購所謂標準成功平臺,都變成“網上貨架”。
本文編輯/印聯小黑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