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繼互聯網之后,移動互聯網已經給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各行各業帶來了革命性沖擊和改變,新一代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到來又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變革?
企業虛擬形態比例迅速上升
《中國企業報》:相比3G網絡,政府推動4G建設具有哪些重要意義,有何基礎?
陳金橋:4G網絡彰顯了中國的世界性地位。中國3G網絡雖然在全球三分天下而有其一,但其影響力主要還在國內市場。4G網絡技術成為一場全球運動,得到了全球產業鏈的響應,中國廠商也全面參與了4G角逐,TD-LTE網絡開始服務全球市場。
經過短短幾年的努力,中國利用3G的商用經驗和機會,造就了包括芯片、手機、應用在內的完善的產業鏈,為4G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尤其重要的是,3G網絡的普及培養了一大批用戶群體,形成了良好的用戶習慣,使得4G有了堅實的市場需求。
《中國企業報》:3G網絡的發展,已經使得運營商如臨大敵,4G背景下如何應對?
陳金橋:全產業鏈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云管端臺”,云就是基于云計算的應用和服務,管是管道,端是各類作為用戶入口的智能終端,臺是業務平臺,運營商占據優勢地位的只是其中的“管”。所有企業都應該清楚自己的優劣,明確在移動互聯網產業鏈中的定位,從而有所為、有所不為。
當前,互聯網企業從自身優勢出發不會主動去做“管”的建設和運營,這需要巨大的投資,形成的沉沒成本也會削弱其長處。電信運營商無論對網民需求的敏感程度,還是互聯網產品的創新能力,跟互聯網企業都是沒法比的,未來云端服務必定更多由互聯網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來主導。運營商則可以依靠規模優勢,在“管”的基礎上,有效影響“云”、“端”和“臺”。
《中國企業報》:互聯網企業初步經歷了移動互聯網的過渡,4G又將帶來哪些挑戰?
陳金橋:3G網絡時代,互聯網企業都在“找感覺”,甚至有巨頭反應都有遲緩。從3G到4G,帶給移動互聯網的是更多的內容、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和更多的終端,互聯網企業要不要轉型移動互聯網已不是問題。
移動互聯網是個低門檻、高淘汰的行業,賺錢的可以賺很多錢,同時也有大量的企業成為炮灰和墊腳石,因為隨時可能有新的產品和模式出現,用戶來得快、去得也快。盡管百度[微博]、騰訊都是被認為拿到所謂的移動互聯網“船票”的企業,他們也有很強的危機感。百度領袖李彥宏提倡狼性精神,認為“百度離破產永遠只有一天的時間”。
還需要注意的是,轉型移動互聯網不是簡單地將PC端產品照搬到移動端,移動互聯網為網民的行為增加了很多新的屬性,例如時間、地點,這就為企業創新提供了許多的機會。
《中國企業報》:移動互聯網還加速了傳統行業的觸網,4G是否提供了新的機會?
陳金橋:如果說PC互聯網時代,還有傳統行業和企業能夠置身事外,未來4G網絡時代,所有的企業都將是網絡化的和移動互聯網化的。未來5到10年,就不用問誰是互聯網公司了,因為大家都是網絡化生存的公司。
屆時,一家企業通常都會具備雙重形態,一種是實體形態,另一種是虛擬形態。尤其在服務業中,實體形態的比例將急劇壓縮,虛擬形態的比例則會迅速上升。例如旅游業,從規劃、銷售到支付、售后都在網上完成,唯一剩下的實體形態,就是用戶的現場體驗。
這就要求傳統企業要來一場機制上的大變革,簡單地成立一個IT部門或者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部門是不行的,這些人才或者能力應該是所有部門都具備的。移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企業運營的全流程了,無論哪個環節都需要做出適應移動互聯網的改革。
移動互聯網繁榮背后還存在陰影
《中國企業報》:中國移動互聯網繁榮發展的背后,是否存在一些不足或者需要警惕的地方?
陳金橋:雖然發展速度驚人,仍然有太多地方需要改進。像北京公交經常出現人都下不來還是拼命往上擠的場面,因為乘客不知道下一班車什么時候到,假如有一款產品能讓他知道后面一趟車兩分鐘就到,乘客自然就不會那么擠了。在公共服務領域,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些都是移動互聯網創業者的機會。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移動互聯網繁榮背后還存在陰影,尤其是信息過載和安全危害的問題。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不乏一些虛假信息、欺詐信息。傳統互聯網是固定場所,管理起來比較容易,移動互聯網每個人都是信息源,這給信息管理帶來很大困難。建議應當從技術、法律和道德三個層面建立防火墻,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各個行業的自律準則。
《中國企業報》:日前,電信轉售業務已經展開,請您談談這對電信業改革的意義?
陳金橋:電信轉售業務在國際上已經有長期的運作歷史,大部分公司都可以有獨立的品牌、渠道,例如蘇寧的可以叫做“蘇寧移動”或者“蘇寧通信”,還有獨立的號段。但它們沒有獨立的物理網絡,需要租賃三大運營商的。
從國際經驗來看,要做好轉售業務并不容易,短期內能夠進入盈虧平衡良性循環的并不多。新進入公司如何展開個性化、差異化競爭,將很大程度影響它們的業績。如果和三大運營商是一樣的產品,只靠打價格戰吸引用戶,沒有什么實質意義。我們希望,申請公司能夠將自身產品和服務與通信產品進行很好的嫁接,與三大運營商展開差異化競爭。在國外,零售商承租的電信業務,會將其會員卡積分與話費進行兌換,這就是一個創新。
電信轉售業務試點代表著中國電信[微博]業開放走向深入,這給民營企業全面進軍電信業提供了新機會,也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產品選擇,能夠實施已經是一個重要的成功。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說,2G網絡的使用率大約80%,3G網絡的利用率60%左右,4G網絡商用初期估計在30%左右,開展移動轉售顯然能夠提高網絡資源利用率。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