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某“國際”女星素以秀恩愛見長,近日再為男友慶生,微博大秀恩愛之余,蹩腳英語引網友訕笑。而其男友也非常配合,發布頗為肉酸的愛情感言。可惜,不少網友被雷到“外焦里嫩”大呼受不了,印證了最近的一項研究:在社交媒體上秀恩愛的人可能會招致大家的討厭。

如果微博秀恩愛只是雷倒旁人,微信發心情卻會失去工作。北京的李女士就是因為發了一句“躺在床上,捫心自問,不知還能堅持多久,人做事,天在看……”就被老板開除。雖然昨天法院判決公司賠償李女士,但估計以后大家在微信上秀心情也要小心許多了。
好消息是,“自拍成癮被美國精神病學協會認定為精神疾病”的消息,原來只是一條假新聞,快自拍一張壓壓驚……
明星秀恩愛拉粉絲 網友秀恩愛“小確幸”
雖然有些明星熱衷談地下情,不過那些感情穩定的明星也愿意秀秀恩愛,拉拉粉絲。明星劉愷威曾連發兩條微博,大方承認其與楊冪之間的感情,直言“終于可以大聲說我有女朋友了”。劉愷威還在微博上大表決心,把楊冪稱作“很需要呵護的小樹苗”,并發誓“一定會用最大的努力、用盡一切辦法去保護身邊的人”。 這段戀情得到了粉絲的祝福,并且已經開花結果。
當然,不是每對秀恩愛的情侶都能得到祝福,甚至會起到相反的效果,例如明星張馨予上傳微博的一張心形石頭照片,稱這是男朋友李晨送她的。不過,馬上有網友揭發,李晨給前女友和媽媽都送過一模一樣的石頭,因此吐槽他為“石頭哥”。可見,曬恩愛還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除了明星,眾多網友也愛秀恩愛。
一名網友在微博里寫道:“從那時算起已經在一起180多天了,很幸運可以遇到你。謝謝你如此愛我。i love u baby”。
記者總結發現,秀恩愛無外乎幾個類型,秀狀態:“今天起不再是孤單一人”、“ 某人特地早起為我做了早餐,小確幸”;秀紀念日:“在一起三年了,越來越愛你”;還有秀旅行中的照片,秀各種禮物,各種花。
而且這種秀恩愛在情人節、七夕節等重要節慶日會呈大爆發的勢頭,正如網友吐槽,“滿屏幕的不是一束花就是一盒德芙,或者是兩張電影票,或是自拍,感覺我是第三者一樣,全程參與他們的情人節活動中。”
研究表明:秀恩愛過度確實令人厭
日前,美國一本名為《關系科學》的新書研究表明,那些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自己充實生活和不停秀恩愛的人是最不受他人喜歡的。
研究中,學者們先是注冊了一些假的社交賬號,并使用了和另一半在一起的恩愛照片作為頭像,然后將情感狀態修改為“戀愛中”,還發布一些信息來展示雙方恩愛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另一半的癡迷。而另外一些假的社交賬號則根本不展示任何有關情感的信息。
接著,研究者們讓100個參與者來評價這些社交賬號。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參與者都認為在社交媒體上不停秀恩愛的人可能對感情更忠誠,但秀恩愛過度了確實是非常令人討厭的行為。
周公子說恩愛:
不喜歡別人秀 或是自己太孤獨
專欄作者周公子認為,看見別人曬,自己覺得煩,可能是自己的原因。比如當時很忙,比如自己的感情并不順利,或者想看一些知識類的東西,卻被別人的各種秀恩愛刷屏了。因為遇到的東西與自己的心愿不吻合才覺得煩,和別人秀恩愛其實沒太大關系。
在社交媒體秀恩愛,一方面可能是想和大家分享,另一方面希望自己的感情被別人看見,有存在感。有些人的感情不是很穩定,感覺到戀情很弱,曬出來是為了強化這種戀愛的感覺,給自己一個自信。
秀恩愛三種可能:
刷存在感、不自信、太自戀
廣州愛靈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專家張鴻飛認為,有些人秀恩愛是為了獲得一種存在感,證明自己有價值、有意義,這類人在自信上是比較弱的。他們其實是通過秀恩愛在吶喊“你們來看看我吧。”
不排除個別人的秀恩愛表面上顯示他和伴侶的關系很好,但實際上可能并沒有那么好,這就是一種防御性的秀。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在和伴侶的關系中處于一種自戀的狀態,秀出來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滿足自己的自戀。
微信秀心情闖禍 遭老板誤解被辭
李女士是東方美公司的一名員工,2013年6月4日,李女士因家庭瑣事在微信朋友圈發表了一篇表示當時心情的文字:“躺在床上,捫心自問,不知還能堅持多久,人做事,天在看……”東方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唐總也是李女士的朋友圈好友,而唐總在看過這些文字后誤解了李女士的意思,并進行了如此評論“如果一份工作讓人如此悲傷,不做也罷”,李女士深感大事不妙,在老板評論后立即用微信方式作出解釋。
不料,唐總于6月6日通過短信方式明確回應李女士的解釋,并要求李女士于當日辦理了工作交接,辭退走人。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東方美公司法定代表人唐總與李女士互為微信朋友圈好友,但更具有管理與被管理的勞動關系,李女士在朋友圈發表的微信內容并未指向具體的人或事,但唐總的評論卻明確指向了工作,由于其特殊身份,其作出的該項表達顯然異于一般評論,且唐總在隨后的評論中亦要求所有員工在微信平臺上應自律發言,進一步印證了唐總就李女士所發微信給予的評論并非僅為個人意見,應視為代表公司的行為,故東方美公司應對該行為所產生的后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法院認定,東方美公司因李女士發表的微信而要求其離職,無事實及法律依據,屬于違法解除雙方勞動關系的行為。最后,法院判決東方美公司支付李女士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1.4萬元,并支付工資差額140余元、未休年假工資6000余元。
法官提醒:在工作群中應慎言
法官介紹,目前,隨著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興起,開始出現勞動爭議案件當事人提交微信電子證據對相關事實進行佐證的情況。本案即為首例認定公司通過微信方式違法解除與勞動者勞動關系的案件。
法官提醒,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流互動平臺,所有人對于自己發表的言論應負法律責任,尤其在工作群、辦公群中發言更應謹慎注意自己的言論,并承受其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此外,作為電子證據的一種,微信證據亦存在認定難等特點,勞動者要注意取證方式、取證的及時性以及相關的補強證據,以提高證據的證明力。
微信防老板三招
方法一:屏蔽
當老板成為朋友圈好友的時候,該如何暢所欲言?有網友支招:“果斷屏蔽之。”根據網絡發起的一項調查,在受訪的2503人中,近三成的人已在朋友圈把領導屏蔽了。
據了解,朋友圈具有屏蔽功能,在資料設置中的“不讓他看我的朋友圈”中開啟狀態,即表示屏蔽了對方。不過,對于屏蔽功能有網友認為要慎重使用:“當別人發現了自己被你屏蔽了,該有多傷心。”“屏蔽老板有風險,被發現后果很嚴重。”
方法二:慎言
無法拒絕添加老板為好友,屏蔽老板的風險又很大,有網友認為,“慎言是唯一的方法了。”有媒體報道,為了通宵看世界杯,小范跟領導請假謊稱自己第二天上午要去醫院看病,結果看完球賽后的滿足感讓他忘乎所以,順手發了一條朋友圈:“看了一夜球再睡懶覺真舒服。”然后,領導點了個贊,然后,小范沒接到領導讓他再去上班的通知。當這樣的例子一再發生時,有不少人選擇了少說話或者不說話。
方法三:
活用分組 選擇“可見范圍”
某知名IT公司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可以用好朋友圈的分組功能,將好友分成朋友、同事、領導等之類的幾組,每次發微信時,都會有一個“選擇可見范圍”,點擊進去可以看到不同的組別,可以選擇固定分享給相應的組別的朋友,其他組別的人就看不到這條微信的內容了。當然,如果發純文字,就不能使用定向“可見范圍”這個功能了,只有發帶有圖片的內容時,才能使用這一功能。
自拍成癮是精神疾病?
假新聞!
近日,網上流傳一種驚人的說法:美國一項研究表明,自拍成癮被定義為精神疾病。然而,經記者查證,網絡上這些說法皆來自一個叫做adobochronicle.com的網站。該網站還聲稱,自拍成癮的治療,目前還沒有比較好的方法,唯一可用的就是通過一種叫做“認知行為治療”的方式。
同樣是這個網站,在今年6月30日說,荷蘭的研究人員稱自拍還會引起人體荷爾蒙的變化,影響人的性欲和性功能。
經過記者查證,這兩條消息的內容都值得懷疑。昨日,記者嘗試以自拍(selfie)和自戀(narcissism)為關鍵詞在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官網進行搜索,均未找到與自拍成癮是精神疾病這個說法相關的文章、出版物、新聞或會議;在主流媒體上同樣也沒找到該協會有此說法,自拍影響性功能的說法更是沒找到來源。當然,刊載這兩篇文章的網站,也不是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官方網站。來源不明、網站不正規,所以這條新聞的可信度可見一斑了。
專家:影響人際交往,
就是病!
中國心理干預協會理事何日輝告訴記者,隨著技術的發展,一些新型精神疾病出現也是事實,從這種趨勢來看,自拍成癮成為一種精神疾病的可能是不能排除的,但必須要慎重對待。精神疾病涉及到當事人的身體、心理各方面,需要經過嚴格的研究、認證。
成癮的概念是“明確知道自己的行為對自己有害的卻無法自控”,判斷上癮與否的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是社會功能是否受損,而不能只看一些表面的東西。假如自拍上癮到人際交往出現障礙這種程度,這可能就是精神疾病了。
對于自拍影響性功能的說法,何日輝說,不僅是自拍,隨便做點什么事情都可能引起荷爾蒙分泌的變化,因此,這個說法是沒有根據的。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