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馬云和王健林打賭的時候,人們普遍相信,互聯網摧毀傳統零售業指日可待。有著名的“蘇寧困境”為證:蘇寧有大量的實體店,當它做網上商城的時候,它就是在革自己賴以起家的連鎖店的命。但是它別無選擇,電商正在席卷一切。

PC互聯網時代的邏輯是企業大量燒錢,通過低價、免費,獲取海量用戶,然后再想辦法把流量變現。如果傳統商業是蟬,PC互聯網催生的電商就是螳螂。蟬要么等死,要么也變成螳螂。問題是你沒有那個基因,沒辦法跟它對接,更沒有那么多錢可燒。事實上你只有死路一條。
這就是為什么PC互聯網時代的巨頭們總愿意談顛覆。PC互聯網仇恨多樣性,沒有百花齊放,只有你死我活。
可是現在,這個看上去鐵定的結局幾乎在瞬間就被改變了。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給瑟瑟發抖的傳統商業帶來了福音。與PC互聯網時代用戶只是一個冷冰冰的ID、一臺PC后面可能坐著10個人不同,一部手機只有一個人在用,是唯一的,也是幾乎隨時可以找到的,它的使用者是真實可感的人。這意味著什么?移動互聯網本質上開啟了一個可以精確知道用戶是誰的時代,同時這個手機用戶又是有著付費習慣的。這不恰恰就是傳統商業的模式嗎:一件一件貨物賣給一個一個具體可見的人,交易過程中伴隨著情感交流。是的,情感。PC互聯網時代的名言是,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用戶不過是海量ID里的又一個,沒有面目,不直接產生價值。移動互聯網使企業與用戶之間非常容易形成“粉絲”關系,企業極有可能成為用戶的“寵物”而被“供養”。所以,對于傳統商業,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不再是顛覆,而是升級:原先你是來我店里買東西,現在你通過手機就可以跟我取得聯系并且完成支付,效率更高了。
有了移動互聯網,傳統商業終于可以繞過PC互聯網這只巨大的螳螂,遠離非此即彼的悲慘境地。在移動商業中,傳統公司甚至一開始就會有收入,因為不必漫無目的去尋找海量用戶。這是需要大量燒錢的PC互聯網無法想象的。如果你線下做得很好,在一個領域深度運營(就是我最近講的“有體系”),那么,再加上移動互聯網提供的自我升級,就構成了“重度垂直”,你就立于不敗之地。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