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全國人大代表、金山軟件和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日前在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發出的感慨稱,“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來了!”他建議把互聯網納入國家戰略,以更好地把握互聯網帶來的時代機遇,利用互聯網更快地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報告稱,2013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規模超過1.4萬億元,比2012年的9120億元大幅增長57.1%;同時,預計2014年產業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速,產業總體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大關。分析認為,移動互聯網產業蘊藏巨大“紅包”,相關概念股可關注。
移動互聯網萬億金礦待挖掘
證券時報消息,業內專家介紹說,所謂移動互聯網,就是一種通過智能移動終端并采用移動無線通信方式獲取業務和服務的新興業態,它包含終端、軟件和應用三個層面。其中,終端層是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MID等;軟件層則包括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和安全軟件等;應用層包括休閑娛樂類、工具媒體類、商務財經類等不同應用與服務。
“毫無疑問,發展移動互聯網是大勢所趨,正是順應這個潮流,聯想動用了將近30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的智能手機業務。”全國政協委員、聯想集團總裁兼CEO楊元慶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說。他同時透露,聯想正從多方面著手積極備戰移動互聯網,分別在硬件、軟件及相關服務等業務上做了部署,“聯想絕不會在這次潮流中掉隊!聯想將圍繞移動互聯網的終端層,包括對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終端產品開展研發工作,同時,還將在軟件應用和服務方面取得突破和進展”。
業界巨頭爭搶市場蛋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集團董事長奚國華,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比喻為“IT業界正面臨的一場革命”。他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場革命對其他所有行業來說都是顛覆性的,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奚國華分析說,所謂挑戰,是因為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必然會對許多傳統行業帶來巨大的沖擊,這不僅局限于傳統電信業,還包括金融業、零售業等;同時,也給其他行業尤其是通信行業帶來了非常好的發展機遇。
“以中國移動為例,之前,我們的業務以語音服務為主,當語音業務達到飽和的時候,下一個增長點是什么?我認為,中國移動很幸運,在舊有業務走到頭的時候,又有一片新天地出現在眼前,這就是流量業務的快速發展。”奚國華強調,流量服務所帶來的價值和利潤并沒有語音服務高,卻是科技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奚國華預期,到2020年,移動互聯網將會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移動互聯網會將‘三個流’,也就是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結合在一起,到那時,人們社交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會和移動互聯網緊密相聯起來”。
奚國華介紹說,面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中國移動的應對戰略可歸納為四句話,即構建智能管道,打造開發平臺,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業務以及友好智能終端界面。他特別指出,中國移動作為傳統電信商,網絡是運營的根本,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網絡必然會出現巨大的改變,主要的特征就是智能化。談及騰訊微信等業務對中國移動的短信、飛信等原有業務的沖擊,奚國華強調,“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也就是說,如果企業和業務跟在別人后面跑,是永遠沒有出路的。因此,中國移動將會打造有中國移動特色的OTT(是“Over The Top”的縮寫,即通過移動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業務,請大家拭目以待!”
楊元慶介紹說,為了爭取移動互聯網更多份額的市場蛋糕,聯想的發展策略是多面出擊,將觸角延伸到除智能終端以外的層面,從網絡安全、數據傳輸、設備協同等方面展開爭奪。楊元慶對聯想旗下的“樂商店”運作表示滿意,“樂商店每天的應用下載量達到2500萬次”。據了解,樂商店實際上是聯想爭奪應用入口和落實“PC+戰略”中的一塊重要拼圖,而所謂“PC+戰略”就是除了“四屏一云”,聯想在后PC時代的思維變換的體現——從硬件商變為軟硬結合的一個更開放、互聯網化的聯想。要達到這個目標,樂商店就成為聯想在移動終端和軟性服務領域迅速建立一個被市場接受的支撐點。
對于操作系統層面,楊元慶表示:“操作系統的開發對聯想來說并不算困難,但關鍵是要為應用客戶提供一個‘生態環境’,確保其他的應用開發商能夠在聯想的操作系統上繼續開發應用,這才是關鍵。”但楊元慶也坦言,聯想在這方面還不算成熟。
主題機會“串燒”移動互聯
上周,大盤繼續疲軟。不過,熱點并不少,油氣改革、民營醫院、特斯拉、重組概念等等此起彼伏,給總體平靜的市場帶來不少生氣。當然,市場的另一個隱憂在于,新股發行馬上重啟,股票供給格局將再次被打破。前期炒高的次新股也因此承壓,于當周最后一個交易日集體跳水,板塊指數下跌幅度達5.14%,僅天保重裝、思美傳媒、全通教育3只個股勉強收紅。
表面看,上述油氣改革、民營醫院等“串燒”的主題機會似乎令人難以捕捉。但仔細琢磨則不難看出,不管是傳統行業還是新興產業,要在資本市場受到關注,大多都跟變革有關。要么是自我革命,要么是外界環境發生變化而不得不改革。不管怎么樣,社會在變,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同樣也在隨之變化。
按照過去的思維,市場要么是牛市,要么是熊市。可是,這種看法當前已不合時宜。種種跡象表明,已不能單純用牛市或熊市來概括市況。因為大盤漲時,依然有不少個股下跌;而大盤跌時,漲停的個股數仍然不少。這就說明,市場并不缺機會,也不乏風險。唯有認識到這點,才有可能抓住機會而有效規避風險。
先來看看市場的整體情況。上周,公開市場凈回籠700億元,少于市場預期,7天回購利率創近21個月新低,這給熱點炒作提供了資金保證。此外,前一周A股開戶數創下近一年內新高,連續兩周突破17萬,表明即便是當前較為低迷的行情,投資者的熱情依然沒有被澆滅。
另外,尚有兩個事件值得期待,一是“兩會”。從以往經驗看,“兩會”作為重要的政治事件,要么會前、會中或者會后在股市有體現。而這次會前和會中股市反應都較平靜,不排除會后給市場帶來驚喜。特別是當前市場普遍持有較弱期待時,上述情形更可能發生。二是美國標普指數屢創歷史新高,表明外圍股市仍不斷走強,這給A股帶來了不小希望。不過,話說回來,盡管市場整體環境是好的,但趨勢性機會卻難再現。除了前面講到近期市場表現情況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社會的變革在迫使各行各業紛紛轉型。其中,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就是最強有力的催化劑。常說“轉型無牛市”,但轉型卻能催生牛股。
從A股現實情況看,決定大盤走勢的無疑是權重股,而權重股里面無非是銀行、地產、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這些行業涵蓋的個股大多是大盤股,轉型需要較長時間,這是我們判斷大盤難以出現趨勢性機會的主要依據。盡管如此,市場仍將出現不少結構性機會。因為在高速變革的時代,新生事物不斷出現,其強大的生命力將吸引資金爭相追逐,股市當然也不會錯過這種機會。
從上周活躍板塊看,最大亮點是那些表現優異的板塊大都跟互聯網相關,比如特斯拉,除了跟新能源電池有關的個股有所表現外,其中一個亮點是車聯網,即用車的智能化。而重組股方面,更是離不開互聯網,如信息安全、智能建筑、網絡游戲、在線教育等等。總體上看,只要牢牢抓住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這一主線,捕捉到上述機會并不難。可以說,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滲透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說,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從真正意義上使人類獲得自由,使人類不必拘泥于地域的限制而從事社會活動,這一主題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消亡。如果說大家對馬斯洛的人類五項需求認同的話,那么這種看法也將被改變,人類的基本需求里面將要加上網絡的需求。正是網絡對人類的重要性,更加強了資本市場對互聯網的高度關注。
市場的另一主題,當屬政府的政策取向。從本屆政府總理的首份報告看出,2014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意味著GDP增速將繼續降低。這也印證了我們之前的判斷,即政策將進一步由之前的“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這里面的機會將著重體現在改革轉型這一層面。也就是說,政策取向將大體決定投資方向。當然,政策取向也是有規律可循的,無非是為了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也就是說,只要是能夠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改革,都將是大勢所趨,資本市場也將有所體現。
總之,在接下來的行情里,投資者應當牢牢抓住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和改革這兩條主線,離開這兩條主線,機會都可能難以把握。對上市公司而言,業績固然重要。不過,我們從公開資料看到的業績,都是過去的表現。而真正使公司能持續增長的,是其產品的競爭力和需求量。這兩者決定于社會發展的需求,而我們目前處于高速變革的年代。因此說,我們的投資思維也不得不跟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了。
機構2月重點調研移動互聯
機構2月份調研的路線圖基本顯現,物聯網、可穿戴醫療、冷鏈等行業成為關注重點。而這些重點背后,折射出各行業全面和移動互聯融合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全新投資機會。
從深交所披露的2月份機構投資者調研情況來看,涉及物聯網的新大陸被機構調研6次,新能源領域公司比亞迪被機構調研5次,可穿戴領域的九安醫療被調研4次,冷鏈相關公司大冷股份被調研4次。
這些被機構高頻關注的上市公司群體,勾勒出兩個關鍵詞:移動互聯和新能源。在移動互聯網的帶動下,物聯網得以快速推進,而涉及條形碼制造的新大陸獲得機構重點關注,可穿戴更是在移動互聯環境下形成的新應用領域,冷鏈則進入移動生鮮電商發展后的關鍵配套領域。此外,新能源領域在政策和行業共同推動下,成為熱點行業。
以可穿戴領域為例,平安證券分析指出,蘋果、谷歌、三星等巨頭都已經在布局可穿戴設備,而英特爾、高通乃至傳統的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宏基也不甘示弱,紛紛涉足可穿戴領域。根據Businessinsider預測,目前全球可穿戴市場規模約為30至50億美元,將在未來兩到三年成長為300至5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隨著4G和移動終端的普及,國內可穿戴市場也將迎來爆發性成長。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滲透率已經超過50%,未來增速放緩及均價下滑不可逆轉,但可穿戴有望接過PC、智能手機的接力棒,引領下一波移動互聯網浪潮。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