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7月22日,小米手機4發布的當天,華為、酷派等公司也密集推出新品或服務。小米當日高調發布了可穿戴設備小米手環;中興通訊隨后推出了一款智能手環;聯想也推出了兩款智能眼鏡M100和New Glass。國內企業此時此刻密集發布新品,究竟是為哪般?

搶奪市場
專家表示,國內企業爭相發布手機新品,“意在爭搶市場”。
市場研究機構易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正品手機銷量為11051萬臺,環比增長3.4%,同比增長22.1%。其中,智能手機銷量為10014萬臺,占比達到90.6%。2014年一季度,手機廠商市場份額前6名為:三星、聯想移動、酷派、華為、小米、蘋果,份額分別為17.8%、11.4%、9.6%、8.8%、8.3%、6.0%。
對此,易觀商業解決方案副總裁田崢表示,跳出目前的競爭格局來看,中國無疑是全球手機銷量最集中的地方。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2013年的內部出貨量高達3.6億部,按照1000元1部的價格估算,手機市場規模就已經很大。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手機廠商只需占取其中一部分市場份額,哪怕是0.1%,也有36萬部手機,就能獲取很大紅利。
“在互聯網格局下,尤其基于安卓系統的開放性,手機的制造門檻越來越低,大家都看好手機市場,所以會有多款新機型來搶占市場。” 田崢說,現在是下半年手機市場的銷售旺季,包括9月份開學季,在這個時間段發布新品是搶占下半年市場的好時機。
“小米正在布一個很大的局。”對于小米手機4發布當天刷爆朋友圈的盛況,田崢一針見血地指出,小米手機4、小米手環、新版MIUI系統的發布,都將進一步加強小米公司的生態發展。
易觀智庫研究發現,小米在此次新品發布會中,不論是手機產品、智能穿戴設備產品還是UI系統,均達到了穩步擴展生態圈的效果。
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終端硬件及時更新,保證小米產品覆蓋面的擴大。二是小米黃頁+新版MIUI,打造生活服務領域的O2O生態。三是小米手機發展成為了中控設備,力爭成為智能家居通訊的標準制定者。
田崢認為,小米正在兩個方面進行布局。覆蓋人體器官是“小局”,發展手機、可穿戴設備等;占領每個人每個家庭所有的屏幕及其終端是“大局”,如路由器、電視等。
“目前,資本市場對小米未來的布局極為看好。”田崢表示,小米的競爭力與優勢在于粉絲,經過深厚的“內功修煉”,可以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打多種組合拳。
打造閉環經濟
2014年被業界譽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爆發年”。據百度指數監測,可穿戴設備的報道數量從2013年1月的日均8篇急速上升到2014年1月的日均500余篇,已經成為與P2P金融、智能家居等并列的最火熱的互聯網概念之一。
這種具備數據采集、交互、處理等能力的便攜式設備自然會引起各方資本的追逐。資本實驗室全球風險投資數據庫顯示,2013年可穿戴技術領域完成投資交易64筆,披露投資額5.6億美元。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83億美元,產品出貨量達到1.34億臺,未來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7.71%。
目前,聯想正在用特立獨行的方式進入可穿戴市場:聯想并沒有推出其他廠商熱衷的智能手表及智能手環產品,而是選擇了研發智能眼鏡,試圖從商用和行業市場尋找突破口。
“聯想多年前就開始關注物聯網及智能可穿戴領域,我認為智能眼鏡將是可穿戴市場的高地,聯想必須搶占這個先機。”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及亞太新興市場總裁陳旭東表示,聯想對可穿戴市場及客戶需求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后發現,最先能夠普及的是商業和行業市場。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聯想在電腦、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以及智能家居等方面都擁有相關的產品及服務,智能穿戴設備將成為聯想互聯網硬件布局中的最后一環。在整個硬件布局中,聯想可以通過一個統一平臺或者一款互通的操作系統(OS)實現多終端互通協作,滿足用戶在不同使用場景下的個性化需求。
當聯想的硬件生態鏈形成了一個閉環,就可以在整個鏈條的基礎上搭建軟件服務體系。而一個完善、健康的軟硬件相結合的生態系統可以有效提高用戶黏度,反向刺激整個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進入良性循環。在這種閉環經濟的刺激下,聯想的主要利潤增長點可能也將從硬件產品轉向軟件平臺及服務。
正如聯想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所說,聯想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多樣、更富創新的終端產品,而不是把自己僅僅定位為終端廠商。為了讓這些設備更好地接入云端,聯想還將部署后臺的IT基礎架構設備,更重要的是通過云服務將前端的智能終端設備與后臺的服務器、存儲產品無縫整合起來,提供完美的用戶體驗。
另據了解,除了小米手環、聯想眼鏡之外,在國內,華為智能手環也在今年年初舉辦的2014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首次亮相,并在6月份的榮耀新品發布會上與華為榮耀6手機同時發布,也成為華為近期的主打產品之一。OPPO發布的OPPO O-Band智能手環以其強烈的金屬時尚感,讓人過目不忘。酷派、中興等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可穿戴產品。
“可穿戴設備產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產品以智能手表、智能眼鏡和智能手環為主。由于當前產品的同質化水平較高,而且與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相比應用服務很少,競爭優勢尚不顯著,消費者認可度也有待提升。”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耿怡博士表示。
目前,可穿戴設備這一被譽為“十年一遇”的重大科技產品,雖然受到科技發燒友及資本市場的認可,但是在不少投資機構和業界專家看來,資本現在還在進行“圈地運動”,市場還不成熟,“殺手級”的產品更是尚未出現。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