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對微信沃卡的認知停留在——就是一個廣東聯通的手機號,這個號碼綁定微信之后可以獲得一些運營商的特別套餐以及微信的功能優待。

微信沃卡到底是什么?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可能會在消費者那里得到相當多的答案。甚至于來自廣東聯通和騰訊集團的答案,也因為過于繁瑣的解釋而語焉不詳。
但是,微信沃卡真的是一批手機號么?
不,微信沃卡是一系列互聯網用戶ID,只不過廣東聯通把它們一對一地綁定在了手機號上,“包裝”成為了一種運營商式的通信號碼。同理,所謂的預存話費送流量,也是“免費注冊”的運營商包裝而已。廣東聯通不可能大張旗鼓的宣布自己轉型為一家互聯網企業,但“微信沃卡”這個項目,在騰訊的幫助下留存著地道的互聯網味道。
而“微信沃卡”,可能會成為第一個由運營商推出的純正互聯網產品——一個入口產品。
如前所述,現在正在售賣或者辦理的名為“微信沃卡”的手機卡并不是我們所談論的產品本身,而僅僅是產品的用戶賬戶體系——就是一個ID,和QQ號或微博帳號一樣。廣東聯通作為這個產品的開發者和運營者,為這些ID提供內容和流量的分發服務——當然,是收費的。
和其他所有入口產品一樣,入口分發的內容和服務會與用戶直接訪問該服務有所不同。就像從在線旅行服務商那里訂酒店要比直接打酒店電話更便宜一樣,從微信沃卡分發向微信的流量,擁有比直接成為微信用戶更好的待遇——150人微信群,500M定向流量,打飛機游戲禮包等等。
而這僅僅是開始,微信成為了微信沃卡最好的煙霧彈。廣東聯通的這種入口玩法可以應用在所有的移動互聯網應用上,而且比其他入口都更具有殺傷力。如果說手機瀏覽器之爭搶渠道搶刷機搶推廣資源算是冷兵器戰斗;那么類似360與百度之戰上升到了策略、資本和格局,算是有飛機大炮的現代戰爭;而廣東聯通這種跳過瀏覽器、跳過第三方應用市場、甚至跳過ROM,直接把入口前置到SIM卡級別的策略——不,不是核戰,是降維攻擊。
出于運營商身份以及創新項目試點的考慮,“微信沃卡”這種入口產品被很明智地局限在了廣東省一個省份,局限在了微信一個產品上,并且包裝成了“辦卡入網”和“定向流量”等非常傳統的運營商服務選項。但其實際意義和可能給整個移動互聯網業界帶來的地震是不容小覷的。
在通常的認知里,運營商雖然坐擁底層但難以做好這種純互聯網的服務。移動夢網也曾經被認為是一個“大殺器”,事實證明并沒有左右移動互聯網業界生態的發展。但對于“微信沃卡”而言,其核心競爭力在于主導此事的廣東聯通身后還站著騰訊這個巨人。
關于騰訊與運營商、虛擬運營商等事務的傳言經年累月不止。但“微信沃卡”項目顯示了騰訊有比直接做虛擬運營商更好的占領移動互聯網底層的策略:那就是幫助傳統運營商改造基因,推動運營商的互聯網化,繼而換取自己在移動互聯網決定性入口的優先席位。而且,“微信沃卡”項目的形式使得騰訊擁有了拿虛擬運營商牌照的那些零售商所有的和所沒有的能力——發卡售卡這種事,“微信沃卡”多多少少給人感覺也算是騰訊的卡;而這些手機卡的用戶,騰訊優先向他們提供自家的產品和服務。這要比在蘇寧買手機辦卡然后把手機上蘇寧官方的APP扔到回收站里要高明的多。
在微信沃卡這個項目中,廣東聯通和騰訊簽訂的協議中明確規定不做分成——這是理所當然的,本來這就不是用來做營收的項目,如果碰巧賺了點錢,只能算是運營紅利。分與不分都不重要。
雖然在客觀上,微信沃卡這個項目幫助聯通優化了數據用戶的結構,培養了使用數據業務的消費習慣,也多多少少直接幫聯通拉到了一些新入網用戶——最后這一項在“微信沃卡”推出的一個月里規模達到了50萬。但這些階段性的成果與聯通的運營商轉型目標相比,都微不足道。
關于運營商應該做移動互聯網入口的討論在許多年前就有人討論。但直到“微信沃卡”之前,一直沒有像樣的運營商產品出來——事實上連產品都沒有,有的只是“套餐”而已。“微信沃卡”可以說是騰訊設計了一個適合運營商的入口產品原型,雙手奉送給了廣東聯通,然后聯通主導開發、測試、產品化。而現在這個階段,“微信沃卡”只能說是萌芽中的萌芽,“微信沃卡”這個名字也只能算是開發代號。這個產品到底會在運營商手里呈現為什么樣子,至少是一年以后的事情。
王帥在9月1日晚端起酒杯,豪邁地說了一句:“今天我們推1.1版本,這不算啥,今年年底我要把微信沃卡干到4.0!”
這種快速迭代的產品思路,難得從運營商高管口中聽到,往常倒是馬化騰說得最多。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