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每當發生熱點事件時,有沒有發覺那些大咖級的公眾號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這個熱點,并且這類文章的閱讀、點贊數據一般都不會太差。
這,就是俗稱的蹭熱點。
互聯網時代的熱點一般有以下三個特征:
爆發效果猛;傳播速度快;有效時間短。
如果我們能及時獲取熱點、充分利用熱點,那么就能以極低的創作成本獲取到巨大的用戶流量。
蹭熱點,本質就是借勢營銷,將熱點的勢能快速轉移到自身,讓用戶增加對你的品牌/產品的印象。
再次翻出這個經典案例:
今年 10 月 23 日,「今夜九零后」的一篇僅僅 3000 字,名為《在這個從小躺贏到大的女人面前,楊超越真的不算錦鯉......》
一夜之間閱讀量破千萬,漲粉 30W+,什么原因?蹭了支付寶錦鯉活動+當紅明星楊超越的熱點唄。
如果不想繼續面對日漸蕭條的公眾號運營數據,請接著往下看。
在一段時間內,迅速被網民關注的某個領域/社會內的人或物,都稱為"熱點",一般可將其分為兩類。
可預見性熱點
國家法定節假日、紀念日、大型賽事活動等稱為可預見性熱點,例如:國慶節、圣誕節、雙十一、奧運會等,其特點為:
?.受眾群體群廣泛。
?.可提前準備充分,減輕趕稿壓力。
?.多數節日有假期,有時間閱讀。
?.同質化內容較多,考驗文案實力。
突發性熱點
社會事件、娛樂八卦、直播新聞等不可預見的活動/事情稱為突發性熱點,例如近期發生的ofo 被千萬用戶在線排隊退款,丁香園揭露權健丑聞,其特點為:
?.突發性,反應、準備時間極短。
?.流量極大,需求為時間快、消息準。
?.對運營者的綜合能力要求極高。
熱點監控
不管是可預見性熱點,還是突發性熱點,蹭熱點的第一步就是要求運營者快速、準確地獲取熱點信息,針對不同熱點類型,筆者整理了自己的經驗。
可預見性熱點
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一些自帶熱點屬性的小眾化節日、紀念日、會議展覽、賽事活動等常常容易被運營者疏忽,推薦監控可預見性熱點的一個小工具。
營銷日歷
可按周、月展示所有的熱點事件,并且還可選擇熱點類別,包含通用節日、節氣、體育賽事、頒獎典禮、會議展覽。
突發性熱點
當前絕大部分的突發性熱點都源于微博和微信,所以獲取熱點消息應首選微博熱搜榜和搜狗熱搜榜。
同時,頭條指數、百度熱點、知乎精選、豆瓣精選這些平臺也不能錯過。
同樣,壹伴插件里內置了熱點中心功能,匯集了上述全部的熱點熱榜。
蹭熱點不是盲目的,既不能為了蹭熱點而蹭,也不能為追求及時性而蹭。
當遇到熱點時,不是一哄而上,正確的做法是快速對熱點信息進行多維度分析,并得出結論:該熱點是否應該蹭、怎么蹭、預估效果如何。
熱點分析一般有以下幾個維度。
?.時效性:
即這個熱點正處于哪個階段,如果是剛剛爆發,那恭喜你機會很大;如果已發生幾小時,那你就得加油了;如果已發生 1 天,那還是等下一個熱點吧。
?.受眾面:
即哪個行業、哪種類型的用戶群體會對這個熱點感興趣,用戶規模如何。
?.熱度:
熱點最基礎的,即用戶對這個熱點人物/事件的關注程度。
?.傳播度:
即是否存在誘使用戶主動傳播的因素(如情感、實用),熱點之所以成為熱點,主要是用戶間不斷地分享傳播。
如果用戶對一個熱點消息只是秉承看熱鬧的態度,而沒有轉發擴散的想法,這個熱點就沒有蹭的必要。
?.話題度:
即這個熱點本身是否帶有可討論的話題,如爭議性、群體指向性等。
?.相關度:
即熱點消息和你的品牌/產品是否具有相關度,如果強行蹭一個毫無關聯性的熱點,最終你只能做一個熱點傳遞者,加深了用戶對熱點的印象,卻不能給自身帶來任何效益。
?.風險度:
蹭熱點一定要保持理智,涉及到法律法規或道德倫理的內容盡量不要去觸碰,不要熱點沒蹭到把自己搭進去了,之前有賬號強行拿車禍傷亡人數說事,后來無故被封禁了。
具體分析方法為:對上述幾個維度分別賦分值,然后相加,當總分值達到(或超過)某額定值時才判定該熱點可蹭,同樣也可創建雷達圖來判定。
確定某個熱點可蹭后,我們就要盡快敲定這個熱點如何蹭才能效果最佳,熱點切入我們同樣考慮三方面因素:
速度
及時性永遠是蹭熱點的第一位,要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取熱點、分析熱點、利用熱點的確很困難,但是筆者根據過往的經典案例分析得出。
蹭熱點文章 = 熱點闡述+品牌/產品融入+誘導分享
熱點闡述很簡單,找到熱點傳播源頭或者權威機構的表態,客觀、準確地闡述熱點事實即可。
品牌/產品的融入需要從熱點出發,選擇合適的角度,而誘導分享工作則應該是熱點前就準備好的。
角度
蹭熱點的本質是借勢營銷,讓自身品牌/產品借熱點的能量而迅速傳播,如何讓品牌/產品與熱點完美地融合(熱點切入角度)則是關鍵。
蹭熱點的表現形式為讓我們創作一篇爆文,所以其實我們也可以把蹭熱點理解為再造一個專屬于自己的熱點。
這個專屬熱點的切入角度我們同樣可以從:?.傳播度;?.話題度;?.相關度;?.風險度幾個維度來判定。
此時的時效性、受眾面、熱度三個維度已經自動確認了。
創新度
現在自媒體行業同質化的內容太多,蹭熱點也不例外,一個熱點背后或許會誕生數十篇內容幾乎一致的文章,用戶肯定會產生審美疲勞的。
所以,運營者在蹭熱點創作時最好能有一定的創新性。
例如近期的發生權健事件,當前絕大部分的熱點文章都聚焦在權健集團身上,如果你挖掘一些丁香園本身的信息呢?
為了蹭熱點而蹭
某些企業老板經常會強行要求蹭熱點:這種為了蹭熱點而蹭熱點的行為,對自身的品牌宣傳、產品結合沒有什么幫助。

自嗨式蹭熱點
蹭熱點時未結合自身品牌/產品,只是一次次讓用戶對熱點更加了解和清晰,用戶關注的實際上只是熱點本身,并沒有注意到熱點背后的品牌/產品,同樣沒有效果。
追求及時性忽略事實
很多媒體為了搶占時間上的優勢,連最基本的熱點真實性都未做考究。
今年重慶公交車墜河事件,事件剛發生后一大波媒體文章罔顧事實真相,猛烈抨擊女司機違章,結果被稍后的官方通告狠狠地打臉了。
強烈的個人傾向
一般涉及娛樂明星的熱點(戀情、分手、結婚、離婚)文章都會帶有強烈的個人傾向,或者說是粉絲效應。
觸碰敏感話題
前面提到過,凡是涉及國家政策、倫理道德的熱點請謹慎或者繞道。
弱者看熱點,強者借熱點,智者造熱點。
2019年了,如果不會蹭熱點,你肯定會被淘汰出局的。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