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目前,雖然騰訊電商已經被剝離得差不多,但在張志東眼里,電商行業虛火仍旺。騰訊CTO、原執行董事張志東指出,創業者通常都看到了新產品形式和機會,卻往往容易忽略長期的基礎積累。特別是微信支付,被外界夸張描述,真正能使用的O2O場景仍十分有限。

“現在只是線性的增長曲線,出租車只是一個特例,這個行業供不應求,所以司機乘客愿意試一試。”張志東坦言,在繁忙的超市、便利店,顧客排隊過程中掏出手機支付,用時超過20秒,排在后面的人就會不開心。
顯然,微信支付還沒有到被廣泛應用的階段。雖然很多B2C平臺,特別是品牌商的微信公眾賬號主動開通了微信支付,并有類似杰克瓊斯、七匹狼、美邦這樣的傳統零售企業出來為微信“站臺”,但在市場占有率和通用程度上,微信支付還不能算是具有絕對統治力的。
數據顯示,在2013年的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上,微信支付的載體財付通市場份額維持在5%左右。
據悉,微信支付已經于今年3月份正式對外外開放,包括綜合商城、服飾鞋包、運動戶外、美妝用品、家裝家紡、汽車及配件、數碼家電、母嬰、圖書等約10個大型類目均可申請接入微信支付。目前,微信支付向商戶收取保證金2萬,費率為0.6%,略低于支付寶。
如今財付通也在加快應用場景構建,與航空公司試點移動購票,接入優酷、拉手、美團、當當等眾多企業,隨著微信支付與更多線下商戶打通,財付通擁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對此,張志東似乎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移動支付是個慢熱的活兒,快不了。相反,行業虛火的旺盛,讓外界誤以為全面競爭的時代到來。
“比如A(阿里巴巴)和T(騰訊)的競爭就被夸大了,遠不到打架的時候。o2o還在早期。大家應該沉住氣。嘀嘀和快的在打車上有不太理性的競爭,沒必要。” 張志東更愿意將競爭鎖定在長久的比拼,特別是領導者的能力。以打車軟件為例,最終成功崛起的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在這場競爭里,需要一個好的CEO,極度熱衷,且目光深遠,“這樣的情況只會越多,不會越少。”
據億邦動力網了解,無論是嘀嘀打車還是快的打車,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成為這輪比較之中最大的贏家。在過去的三個月里,在微信的支持下,嘀嘀打車的用戶量飆升至1億,覆蓋城市從32個增長到178個,日均訂單量從35萬增至521.83萬單。隨著補貼紅利的結束,微信支付均利用價格杠桿匯集了更多的移動端用戶,這種“組合拳”的營銷手段,正在為微信支付拓展更多的O2O場景增加籌碼。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