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剛剛過去的2013,A股市場的結構分化演繹到了極致:創業板指數一支獨秀,與大盤藍籌股的表現相比,一盈一虧相差近100個點。當時間進入2014,成長股與價值股仍在背道而馳,去年的一幕是否會重演?
不可否認,從過去引領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地產周期來講,中國已開始步入地產周期的尾聲。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已執行有2-3年的時間;經濟增速也從過去的兩位數增長進入到7-8左右的平臺區間;通貨膨脹指標也進入長期均衡水平;工業出廠價格指數連續20多個月處于負值;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增速下降:整個宏觀經濟的基本面也難以找到支撐指數走強的動力。雖然從國際經驗看,日本在過去經濟增速下一臺階的時期,其代表指數也獲得了不錯的表現,但這背后有上市公司盈利增長作為支撐。反觀國內,中國經濟已開始降速轉型調整經濟結構。在轉型的過程中,不適合新的經濟增長方式、產能嚴重過剩、負債水平高的行業和上市公司遭到投資者的拋棄也不足為怪,部分股票的成長空間受到抑制。從長期來看,這些股票缺乏成長空間,只能依靠較高的分紅水平維持對資金的吸引力,未來投資者將其與永續債券定位相當,股價缺乏波動性。股市永遠是一個喜歡聽成長故事的地方,移動互聯網可謂是2013年最閃耀的標簽,從過去中國經濟歷經的多次與世界經濟趨勢的追趕和接軌的過程中,這一次移動互聯網是中國與世界發展水平最接近的一個技術革命,如果用“更快”一詞也毫不夸張。以移動互聯網金融為例,在基金行業內再簡單和熟悉不過的貨幣基金,搭上了移動互聯網,僅僅半年的時間就趕超了基金行業十年的發展水平,可以說超出了大多數基金行業資深從業人員的預期。因此,2013年股市的結構分化,與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疊加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力量的崛起是分不開的。
對于2014年,我們相信股市對成長的追求是永恒不變的,但不意味著藍籌價值股毫無機會可言。新經濟的力量的確給投資者上了生動的一堂課。新興事物在導入初期都能獲得足夠的眼球和想象空間,但投資是需要平衡收益與風險,推高股價的同時也推升了風險,即使是新產品都會有銷量的天花板,何況一個新興行業,也會有自己的成長邊界,而這個邊界的擴張是需要有持續的可預期的盈利增長不斷支撐向外推展。因此,我們認為投資者將會逐漸回歸對成長性的投資價值評估。即使是移動互聯網,雖然正在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但燒錢搶占市場份額是不能長久的,不論是投資移動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投資,終究是要回歸理性。成長股的行情,將逐漸從面向點集合,同時隨著IPO重啟,成長股的稀缺性也將有所降低。
經歷了2013年的“錢荒”之后,投資者對風險的意識也逐漸增強,“違約風險”能否打破“剛性兌付”,是投資者對大盤指數避而遠之的重要考量風險因素,這也是地產金融行業盡管盈利狀況仍然可觀,但估值水平就是上不去的原因之一。客觀地說,這個風險是存在的,但大面積爆發的可能性比較低。首先,政策是有底線的,結構轉型是大方向,但前提是風險可控;其次,與次貸危機不同,解決次貸危機的最終結果是負債從私人部門轉移到政府部門,政府部門應對違約的方法和能力要多得多。反觀國內,地方政府和融資平臺的債務違約的概率將比較低,頂多是點狀爆發而已。因此,當前價值股對風險因素有過度反應嫌疑。市場利率水平的高企,一方面與“去杠桿”過程中資金緊張有關,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調整所致,表外資產和負債納入表內,對資金的消耗增加,增加了銀行吸收資金的壓力,這種壓力雖然會持續存在,但隨著對表外資產和負債的消化,也不會出現明顯的驟升,而在這一過程中,也會出現階段性改善,利率水平出現一定水平的下降,流動性的改善,對大盤價值股或許是一個好消息。
簡言之,2014年,沒有想象那般好,也未必如想象那般壞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