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資訊】撕逼只是表象,博個眼球,引發大眾關注乃至輿論傳播才是各方的真正用意。
為什么撕逼在今天可以做這么大的傳播?它符合了人們心底的最深層次的心理需求,而社交媒體的普及與興盛又加速了這種傳播的效率。
但是撕逼營銷并非百用百爽,有時候也會擦槍走火,落得兩敗俱傷的慘烈結果。本文我們就來聊一聊咱們營銷界喜聞樂見的中國式撕逼。
隨著信息互聯網化以及社交媒體的發展,人們對撕逼圍觀的技術更精進了一層,他們甚至可以對事件本身,事件雙方當事人進入深入挖掘,并且條分縷析地總結出事件的來龍去脈,當事人到底誰是誰非……撕逼事件逐漸演變成一場全民參與的探案過程,網友在深扒幕后和站位過程中,對傳播事件反復咀嚼和更新,擴散出一波又一波的網絡引爆力。
不過,對于當事雙方來說,雖然撕逼可以產生出的新的力量,單這種力量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達到高效率傳播,用不好就是傷己傷人。
撕逼現象其實由來已久,撕逼雙方有的是強強對撕,有的是強弱対撕。相較而言,名不見經傳的的弱小者去対撕實力強大的一方,更能引起大家的關注。而且,弱小的一方如果能抓準點,引發大眾的同情或者共鳴,甚至有人會覺得這是英雄行為,以弱者撕強者,如果能引發強者對弱者的回應,那對弱方來說,更為劃算,有時候弱方可以借此打響品牌知名度。
易到轉發到朋友圈的鏈接被封,拉開了今年7月易到開撕騰訊的帷幕!易道CEO周航與騰訊微信團隊來回三封公開信來回拉鋸,其中易道的一文《弱者也有發聲權利》更是樹立其不畏強權的抗爭者形象,博得了大眾的好感。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