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數據顯示,現在全世界印刷市場上95%的頁面圖形印藝印刷仍然在傳統板塊,但是只占總體市場5%的數字印刷占所有市場總價值44%的份額。這個數據很有效地向印刷的廠商展現了一點:數字印刷可以給他們帶來非常大的價值機會。
“數字印刷未來能否取代傳統印刷,現在還不確定,但是數字印刷未來一定是一個主流方向。”談到傳統印刷與數字印刷未來發展前景,虎彩印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成穩如是說?;萜展敬蛴∨c信息產品集團(PPS),亞太及日本地區圖形印藝解決方案事業部副總裁兼總經理GidovanPraag也談到,“出版商已經發現,傳統印刷與數字印刷是可以完成互補的,更多短版業務可在數字印刷上實現,量比較大的業務仍然用傳統印刷模式來完成。與此同時,個性化和時尚化也成為數字出版業務中重要的成分和因素。”
按需印刷是數字印刷與傳統印刷最大的不同之處。而在按需印刷這個天平上,一端是降低成本、較少庫存,一端是尋求更多創造價值點。隨著按需出版的發展,這個天平逐漸向創造價值傾斜,在圖書和內容上創造出新的增值點,雖然中國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我相信中國會朝著這樣的情形邁進。”Gido對中國按需市場發展充滿信心。
變革是印刷行業的DNA
“變革是我們這個行業的DNA”,Gido的話很好地詮釋了印刷行業的特質?;⒉试谧兏?,從之前做包裝,現在發展新的業務模式,其在按需出版方面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為出版社印制圖書,一種模式是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斷版書?;萜找苍谧兏铮@次與虎彩合作的HPT620機型就是很好的展現。(詳細報道請見本版《印刷機也可以定制新型惠普印刷機助力虎彩全新出版模式》)惠普公司打印與信息產品集團(PPS),噴墨輪轉解決方案事業部副總裁兼總經理AurelioMaruggi認為,“惠普在彩色印刷機型方面非常強大,而此次合作黑白機型,則是看到中國按需出版印刷的市場潛力”。
“我認為在未來,出版社的成功與生存,都取決于他們能否接納按需印刷。”惠普公司打印與信息產品集團(PPS),亞太及日本地區圖形印藝解決方案事業部Indigo/Inkjet數字印刷董事及總經理RoyEitan從三個角度進行闡釋。第一,按需印刷不需要進行庫存,與傳統印刷庫存容易造成報廢相比,可以大幅降低成本。第二,通過按需印刷,可以提供更多圖書種類,增加收入。第三,可以規避風險。按需印刷可以對新書進行試印,從而試探市場的反映,如果反映良好的話可以進行更多長版的印刷。
此外,“數據傳輸方式改變了,我們如何知道印刷廠到底印了多少本”、“版權會不會在數據傳輸中被侵犯”等一系列按需印刷中業內普遍擔憂的版權保護問題也在技術變革中得以解決。Aurelio指出,數據安全是惠普IT新形態下重要的支柱,擁有全套的數據保護技術,這對于出版商和生產商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為此惠普公司研發出了核心的“云生產”技術,通過“云”,實現從上游的文件保護到下游銷售時的數據保護。與此同時,這項技術中有一個內嵌的模塊,出版商通過專有軟件可以看到這里面的內容,該內容可以實現出版商對圖書的印刷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并統計。陳成穩則從印刷企業的角度給出答案,其認為:“印刷企業是生產平臺,可以幫助出版社印刷、乃至物流到讀者手中,但是書號、版權都還在出版社手中,出版商和印刷企業之間是合作關系,按需印刷是讓大家實現雙贏。”
注重降低成本更關注創造價值
“按需印刷和傳統印刷不只能夠同時存在的,而且按需印刷可以給客戶帶來其他的價值。”Aurelio談到,“過去5年中,在與北美和歐美客戶溝通時,我們發現他們的興趣點正在悄悄發生變化,從過去只關注怎樣降低成本,到現在他們更加關注怎樣創造價值、怎樣創造出新的產品,把印刷的內容向其他更深層級的方向推進,這些都可以在數字印刷上得以實現。”
惠普跟北美一家印刷公司做了一個有意思的研究:之前,這家印刷公司只是使用傳統的印刷機器生產,印刷機器的使用率大概是35%——40%。為什么利用率這么低呢?因為傳統的印刷機器主要是為了長板的業務而設計,但這家公司有很多短版業務,而這些短版的業務在傳統印刷機器上使用的效率不高。在采用惠普不同的數字印刷機之后,可以使用數字印刷機制作短版、個性化、按需生產的業務,其他的傳統模擬印刷機做長版業務了,由此把傳統印刷機的使用率提高到70%。
與此同時,惠普合作的一些主要從事教育圖書出版的企業,贏利模式也已經發生了變化,除了紙質版圖書外,他們還推出了數字版圖書,兩種版本同時并存,數字版圖書剛開始只是為了滿足讀者更加個性化的需求。結果沒想到的是,數字版圖書為他們帶來超出預想的價值。
當按需印刷跳出節約成本的目的之外,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獲并發現新的價值,Aurelio介紹的兩個案例對中國按需印刷未來發展具有借鑒意義。其認為“在中國市場上,大部分的客戶仍然集中精力關注數字印刷怎么樣使他們的成本優化、庫存降低。我相信,未來中國客戶會像其他地區的客戶一樣,更多關注怎么樣在圖書和內容上創造出新的價值。”
當然,每個國家的發展情況都會有所不同,也許中國要花長一些的時間和各方的齊心協力,才能最終到達西方發達國家現在的情形,“但我相信中國也正在朝著我們在其他國家看到的一樣的情形邁進”。Aurelio說。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