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聯傳媒網訊】互聯網公司是有戰略眼光的,他們看得遠,抓得準,下得狠。從智能手機起步時就開始,移動互聯網公司就開始覬覦手機廠商的入口,在爭奪用戶入口方面是不遺余力的,無微不至的,這不得不說是一種互聯網精神。當然也有部分移動互聯網公司誤判了形勢,后面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此不展開。

互聯網公司的商務人員不愧是當今IT領域最優秀的商務之一,他們可以不擇手段地摸清手機廠商各部門關鍵崗位和要職人員,開始逐步影響商務,運營,產品,研發相關人員,灌輸互聯網精神,吹捧自家產品的優勢,忽悠如何為手機帶來亮點和賣點。他們通過免費合作服務和優越的商務合作條件,讓手機廠商陷入一個局。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已經摸清楚了手機廠商的痛點和迫切需求。要說移動互聯網公司更牛X的商務人員,是那些勇于滲透到手機研發生產第一線的一批人,他們通過對手機廠商研發和產品線相關人員的精神腐蝕和物質腐蝕,加以各種誘人的商務條件和絢麗的合作方案,開辟了一個新戰場。要說最厲害的,當然是某些互聯網公司的CEO們,通過高層關系,影響和腐蝕手機廠商的掌門人,給他們洗腦,讓他們在決策上和政策上給予更多的支持。而手機廠商的大佬們,在兩三年前根本不了解互聯網的玩法,互聯網腦細胞幾乎為零,被互聯網大佬洗腦和忽悠,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的KPI是按月甚至按周來考核的。每天為了多增加幾千幾百個激活用戶,想盡一切辦法,為了攤低成本,扣量成了家常便飯,更不要說各種無底線的公關伎倆。
所謂城門失守,一卒足以!不止商務,在產品、運營和研發上,手機廠商也遠遠落后于移動互聯網公司。移動互聯網公司的加班時長和工作效率也是手機廠商遙不可及的。
在線上電商銷售為王的時代,移動互聯網公司以給手機廠商導流量銷售手機為幌子,試圖獲取另一種途徑的產品滲透和植入機會---用流量來交換App預置。而手機廠商在慘烈的手機銷量競賽中,再一次陷入移動互聯網公司的連環套。實際上,就連移動互聯網公司的CTO也不知道那些流量有多少是真實的用戶,因為Alex排名,獨立IP,LandingUV在互聯網技術大拿面前,都是小菜,是可以模擬的,包括Top3的電商平臺上的展示也是可以按地域展示和售賣的。流量是一個幌子,銷量才是最真實的。
反觀移動互聯網公司,即使坐擁數千萬用戶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現在也仍然沒有絕對的安全感,而是有迫切的危機感。因為現在各家手機廠商都在或多或少地向互聯網轉型,入口把守得越來越緊。在這種現實環境下,互聯網公司也一直在尋找新的突破機會。在過去兩三年里已經有多家移動互聯網公司試圖進入硬件領域,也有多家移動互聯網公司ROM植入為突破口,試圖以并購或OEM的方式進入到手機硬件領域中,以獲取更多的用戶。路由器、電視盒、電視、智能手表、游戲盒子、影棒、充電寶這些硬件設備的品牌中,移動互聯網公司占據了不少份額。最典型的莫過于早期的某米,當前顯然已經對硬件廠商形成了全面的威脅。可以大膽的預測,未來兩三年移動互聯網公司極有可能大舉進軍硬件領域。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一旦手機廠商的入口被移動互聯網公司把持,后果難以預料。前面已經說了,移動互聯網公司進軍硬件領域已然成為現實。此外,移動互聯網公司完全可以像在PC上那樣,在A品牌的手機上,植入B品牌的手機廣告,在B品牌手機上植入A品牌的廣告,而移動互聯網公司卻在中間漁利。極端情況是,移動互聯網公司以其快速極致的服務,快速占領占據整個手機入口,推廣自己的硬件產品。到時候手機廠商不但入口失守,還會后院失火,豈不哀哉?
手機廠商和移動互聯網公司的危機感的不在一個層面,手機廠商大佬們的危機感來自于手機的銷量,他們之間還在為數年后那百分之幾的利潤率互相廝殺。卻沒看到在未來幾年內,自家手機的入口會成為非常可觀的利潤來源。
以游戲為例,目前各家手機廠商都在構建自己的游戲平臺,今年國內的市場規模預計可達300億,明年預計是600億的市場規模,未來是千億級別的市場規模。如果手機廠商的入口守得更好,只要手機廠商擁有百分之幾的手機市場份額,游戲也可以帶來巨大的利潤。從第三方數據看,各種移動互聯網公司的游戲平臺競品滲透率已經接近接近60%,如果手機廠商再不把握好這次機會,這千億規模的市場將都歸于移動互聯網公司。一方面手機廠商的手機硬件利潤率在不斷下降,另一方面卻把數十億的利潤流拱手讓給了移動互聯網公司,這是非常可悲的。多說一句,游戲也是一種入口,植入廣告后,可以產生巨大的品牌推廣效果。
手機廠商應該徹底轉變思維方式,改變公司運作機制,不斷提升商務、產品、運營、研發等的綜合能力,加大產品創新,守好自己的手機入口,穩住自己手機和流量的市場份額,向移動互聯網公司學習,必要時主動出擊,獲取友商的用戶。一旦經營好自己的用戶入口,形成規模效應后,就可以用自己的入口流量與移動互聯網公司做流量交換,形成正向循環,從而獲取硬件和軟件服務的雙重收入,同時保持手機廠商和移動互聯網公司之間的戰略平衡,兩分天下得其一。
未來的手機廠商格局,垂直整合和橫向整合能力突出的廠商將有巨大優勢,垂直整合如蘋果、三星、華為,從芯片、硬件系統、操作系統、應用內容、周邊設備的垂直整合,形成自己獨有的競爭和成本優勢。而橫向整合如聯想、酷派、OPPO、VIVO則更應加強橫向資源的整合,包括軟硬件系統、渠道、品牌、供應鏈、應用內容、服務水平,這些綜合實力是移動互聯網公司難以快速整合的。
從蘋果的垂直整合模式看,在這個創意不斷發生的時代,世界上根本不需要存在那么多巨無霸的互聯網和軟件公司,中小公司越多,才能迸發出更多更好的創意和產品,更能把控好自己的生態格局。在Wintel兩個巨無霸壟斷的時代,高額的License費讓PC廠商出貨時都沒辦法裝上正版的操作系統,只能裝著DOS操作系統就賣給用戶,這是多么差的用戶體驗。
很多人說手機廠商沒有做互聯網產品的基因,產品運營能力很弱。筆者認為這是毫無依據的,聯想做出了千萬級用戶的茄子快傳,OPPO的ColorOS有千萬用戶喜歡,華為EMUI也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手機廠商的軟件商店發展這幾年下來,體驗和特性已經不亞于移動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手機廠商不缺乏移動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也不缺乏優秀的運營和研發人才,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超過移動互聯網公司。關鍵在于手機廠商各級主管,特別是一把手的意識和危機感、責任感,以及戰略眼光,敢不敢下決心投入。
移動互聯網給手機廠商帶來的是機會還是危局,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由印聯傳媒小新編輯整理
本站聲明:本網站除標注來源【印聯傳媒】之外,其余文字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編輯部聯系電話:0755-8268 2722。